门店|小区门口的百果园,靠数字化运营410万企微用户,单个用户月均消费提升7倍( 三 )
这也是为什么博主们总是能够收割粉丝红利的原因:将经验直接喂到用户嘴里,甚至有可能还帮用户做好决策,消费者需要做的只是付款。
塑造「真实」最好还能加点让氛围更紧迫一点,例如,某品牌请一帮人来排队。
营销学经典《定位》提到,「品牌越来越多,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来抢占用户心智」,但现在的情况是,不只清晰的定位,作为卖方,我们还需要把「定位」推在用户眼前(这也是私域最大的价值),让用户缩短决策时间与范围,让他们真真实实地站在决策的中心,而非在「伪」消费场景中徘徊静默。
所以这里不仅仅是私域了,在处理所有营销场景时,请先问一句:这消费场景到底是真是假?
当然,不管是门店社群还是直播,百果园都赋能门店店长进行管理,顾客关系的维护、业务的跟进、履约等等统统都由门店店长进行维护,毕竟最懂用户的人往往是用户自己或是——在他身边的人。
问题又来了,我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消费场景,我也知道该如何打造真实的消费场景,但问题是,在决策场景之中,怎么让用户产生决策的理由?
2. 极致的需求洞察真实消费场景的打造相当于一个引流的过程,即用户进入私域的过程,然而这距离我们受到顾客青睐还有很长的路:解决了流量,怎么触达?
当我在百度输入「有了流量下一步做什么?」,热心网友的回答让我的笑容凝固:「下一步就是想办法促进成交呀!」
3. 流量、用户→ ?→成交、流量怎么成交?1v1 私聊?相信不少同学都做过,成效如何?1v1 私聊如果基于与用户关系好,那可以,如果关系一般,对用户而言是 1v1 骚扰。
不急,我们先来看看百果园做了什么。这是来自官方的表述:
① 观察消费者消费习惯,在产品包装、份数大小等细节上进行了人性化的改进,并推出试吃果品、小份果品、组合果品等销售形式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② 关联和打通相关数据,建立客户画像,用以支撑营销决策,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个性化、更加贴心的服务。
从字面上理解,百果园做的是用户画像的分析,完成以 「产品」为核心到「客户体验」为核心的转变。
然而,如若百果园只做了这些「表面功夫」,那么他们得知的信息应该是:用户A喜欢购买价格较高的某品种的苹果,而从来不购买柠檬,可以判断他对价格不敏感,应优先给他推送新品种苹果的产品信息,而非促销信息。
假设有一天这名用户突然买了某种实惠雪梨,那么这个画像面临下岗。
数字化时代,这类但凡每年付个几千块买个 SaaS 都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就没有第二家“百果园”产生?
因此这并不是简单的「画像」,百果园解决的是:这名用户为什么喜欢这款苹果?也即——用户出于什么「需求」购买?
是因为口感更脆,或是不爱削皮而这款皮薄,还是单纯喜欢「甜」而不喜欢柠檬的「酸」?这些特别具象化的用户对口感、体验、味道等等的偏好,难以被常规的大数据所识。
而百果园针对每一种水果本身正逐步利用人工智能布局架构化数据,例如:甜和脆的「量级」是多少,是 7 分、8 分、还是 9 分?销量/售价的函数关系如何?和其他品种的数据对比,用户对甜和脆的偏好度有多高?
回到用户与苹果的问题,假设用户购买的雪梨与这款苹果的数据相似,都是「偏甜、爽口、水分多」,通过精准的用户数据分析:下一次给TA推荐莲雾,购买概率也会相当高,因为莲雾偏甜、爽口且水分多。
数据维度更广更深,颗粒度更细,也就意味着得出的用户洞察越细致,越接近用户的消费需求。这当中所产生的营销有效性每提升 1%,都将产生直接的营收增长——用户「为什么不」与为什么「可」的理由你都知道了。
推荐阅读
- 门店|711门店卖酒给未成年人被罚1000元
- 欧派|欧派遭经销商“倒戈”行情低迷下门店重装频率过高引“不满”
- 门店|女鞋界“清流”!全国9000家店年卖1亿双,只因常喊“清仓甩卖”
- 感染|盒马:网传西安有门店配送员阳性感染多人为不实信息,已报警
- 双11|关掉8成中国门店,悦诗风吟上演“大撤店”
- 卓越|Kindle退出中国市场?亚马逊回应后,记者探访线下门店……
- 太平洋集团|知名化妆品巨头撑不住了?旗下又一品牌关闭超80%中国门店
- 公私域|数字时代线下门店需要全栈流量运营
- 爱茉莉太平洋|悦诗风吟门店收缩 韩妆陷入“冷思考”
- 门店|爱茉莉太平洋:悦诗风吟门店数量将会缩减至14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