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小区门口的百果园,靠数字化运营410万企微用户,单个用户月均消费提升7倍( 四 )


门店|小区门口的百果园,靠数字化运营410万企微用户,单个用户月均消费提升7倍
文章插图
图源:百果园
在属性标签、行为标签已成常规操作的情况下,洞察用户需求是破局之举。
这是不是算一种内卷?
未必。百果园「利用人工智能建立了架构化数据」并不适合大部分企业,毕竟他们的前提是需要较大资金投入来构造自己的 IT 系统以及外购技术服务,就算是王健林,也要先设个小目标。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运营的精细化。
用转化过程中的运营场景话术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需求洞察过程:
话术①:当我们知道用户喜欢吃榴莲:「要不要买榴莲?」
话术②:当我们知道用户喜欢吃榴莲并爱瞎聊:「今天好热啊,要不要买榴莲?」
话术③:当我们知道用户喜欢吃榴莲并爱瞎聊还怕热:「今天好热啊,把榴莲冰一冰再吃像吃雪糕一样!」
话术④:当我们知道用户喜欢吃榴莲并爱瞎聊还怕热,上次还买过某款猫山王:「今天好热啊,把榴莲冰一冰再吃像吃雪糕一样!你上次买的猫山王又到货了~」
话术⑤:当我们知道用户喜欢吃榴莲并爱瞎聊还怕热,上次还买过某款猫山王,她喜欢的原因是那款猫山王「甜」:「今天好热啊,把榴莲冰一冰再吃像吃雪糕一样!你上次买的猫山王又到货了,我尝过了,这次的更甜一些。」
话术⑥:当我们知道用户喜欢吃榴莲并爱瞎聊还怕热,上次还买过某款猫山王,她喜欢的原因是那款猫山王「甜」,而且都是在周五买:周一到周五只发朋友圈,周五晚对她说,「今天好热啊,把榴莲冰一冰再吃像吃雪糕一样!你上次买的猫山王又到货了,我尝过了,这次的更甜一些。今晚给你留了哦~」
精细化程度到话术④,其实是大多数企业的现状,借助企微即可完成。
门店|小区门口的百果园,靠数字化运营410万企微用户,单个用户月均消费提升7倍
文章插图
此处引用了《千亿零售企业「私域运营方案」公开:这3个知识点值得抄!》中的企微画像参考图。
这里不得不提到乔布斯的一句话——「我们站在了人文与科技的交叉口」,人文代表需求,科技代表能力,任何一个市场成立的前提都需要需求与能力匹配。
而当下无论数据、技术(能力)亦或是人才,壁垒差距并不大。
工具可以买,人才可以找,真正的垄断并不存在。
然而在私域的场景中,需求侧的力量应当更大。简单而言,大家都彼此彼此的情况下,差异化其实就源于业务,源于需求。
那么,为什么是百果园跑出来了?
把运营精细化到极致,0距离直接面对用户的需求,百果园不过做好了这一点。
所以,抛开那些营销黑话,或是天花乱坠的分析,先回答上这两个问题:
① 作为运营者,我们看到多少需求?
② 作为运营者,我们能满足到多少「需求」?
我们一直提倡做复盘方案,为了什么?身为打工人 同样为优化需求及业务,不断精细化运营过程,最后达到「一击即中用户的心」。
答应我:解决了流量,也要解决运营。
有了流量之后一定要玩起来,不然对系统而言只是负担。
4. 「分布式」企业文化将百果园的成功归功于真实的消费场景和极致的消费洞察,显然是不够的,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摆脱「文化」存活 , 除非我现在就不想写了 。
在对百果园进行了沉浸式的挖掘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分布式的。
百度解释:「分布式,即系统由若干个独立的功能节点组成,并且依靠网络连接。」可以简单理解为树状图模式,主干+若干分支,主干分支互为支撑。
这棵拥有 410 余万私域用户的大树,分支不多——管理、利益,两个大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