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MarTech月:千亿级数字化营销市场,流量为王不再是唯一真理( 二 )
对于绝大部分品牌来说,搭建自己渠道所需的成本和资金储备比较高,没有必要,比如沃尔玛和宝洁就是渠道和供应商的关系。渠道把所有门店统一在一起,共用供应链和库存。所以才会出现商超来触达消费者,美团外卖和淘宝的线上商城也是类似概念。渠道本身是流量的一部分,也是为了更优化的需求运营流量,所以核心点还是在流量。
去年的沃尔玛美国,把线下流量的营销变现了5亿美元,Morgan Stanley 预测它到 2025 年可以做到 40 亿美元。沃尔玛的发展趋势是,跟Amazon互相触达对方的领域,Amazon从电商到广告到营销,现在也开始要触达到线下。沃尔玛需要建立一个连接消费者的触点,去协助品牌更好的触达消费者和进行转化。作为品牌,如果已经在沃尔玛花费很多钱,当然希望能够完成最后一米的转化,这个业务的趋势是在增长的。沃尔玛把业务公司从 Walmart Media Group 改名为 Walmart Connect, 把原来的媒体公司升级成了和消费者连接的公司,逻辑从纯广告变成了触达客户、内容升级、影响消费者交易。
王振同:我认为内容、流量和渠道缺一不可,在不同的阶段、场景或媒介下,作用不一样。早期的渠道主要是指线下,后来流量为王,流量和内容共生共存。私域本身是渠道和流量的一部分,千人千面在私域里非常重要。从发展来看,内容的作用在当下和短期未来会更重要。
未来营销内容承载形式是什么变化趋势?王振同:做设计自动化就是让设计变得更简单,但从现有技术看来,想取代设计或创意是比较难的。我们现在的产品形态是通过工具,解决一些相对标准化的设计或批量化的需求,但核心的创意还是依赖于人。
孙伟:影视行业在国外是非常市场化的,在好莱坞大家常用StudioBinder这样的制片管理工具。国内因为有广电总局,去年电影上映不到1000部,制片助理可能只需要Excel表就够了,这就导致国内影视行业的产业化和工具还不够。但现在短视频时代,商业短视频大概每天有20到30万条,这种时候工具的发挥场景就有了。所以从多人协作和效率的角度讲,未来工具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但从创意和剧本的角度讲,人工有更大的主导性。比如AI换脸的例子,在短视频口播的场景里,我们用数字人的脸代替人脸, 这一部分AI 的能力根基跟机器的效率就会更高。
李荣陆:我们做过一个分析:创意部分在整个营销物料的生产过程中,大约只占20%,需要批量生产的相对标准化的营销物料大概占到80%,甚至更多。这个比例分配是依据数量得到的。一是按照营销物料的数量,二是按照人群划分。现在,整个中国约有1000多万设计师。这1000多万设计师中,有80%的人大约在从事一些标准化程度较高,但创意性较低的营销物料的制作工作。只有20%,或者根本不到20%的人,在从事真正的创意工作。
言下之意,ARKIE现在的技术解决的恰恰就是这80%,如果能够把这80%的工作量解决掉,那么ARKIE的价值非常之大。其实ARKIE也是在一个重构产业链的过程。原来内容生产的工作几乎全靠人,这是一个非常重的协同过程。需求方跟设计师经常会来回扯皮,效率低下。所以内容自动化,核心解决的是协同问题,是在重构工作流程。它让这80%的营销物料能够自动化生成,或者是让需求方自己轻松地进行生产,从而达成了一个真正的高效协同
杨通:AI现在可以满足客户的,第一步是能自动化生成图片模版,形成动态并营销展示。比如做一张海报,我们能通过自动化的模版,让Logo在不同的位置能飘起来。第二步就是AI换脸或切换背景的效果。我们最近给百威做的campaign就是让消费者可以选择和自己喜欢的明星合影,把背景全部换掉这是通过机器视觉里面 segmentation 以及相关的Face Tracking 能力实现的。人工智能尤其是图像识别的能力,其实是更好的让一些原来需要大规模计算的内容慢慢的变成模板化自动化。
推荐阅读
- 小红书|等老了改名吗?小红书成功注册老红书商标
- 小米区块链宠物“加密兔”宣布 3 月 1 日下线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出行|网约车监管平台发布去年 12 月行业运行情况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
- 深圳|OpenHarmony 项目群 12 月新增捐赠人美的集团、深圳开鸿
- 会员店|7个月开六店,盒马X会员店将落户南京,国产仓储式会员制品牌正蓄势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