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革命|金雁:谁断送了沙俄的改革?
剑拔弩张的左右派共同“断送了本来大有希望的改革” 。
索尔仁尼琴:俄国转轨的一面镜子
列宁曾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其实我们可以说,索尔仁尼琴更是俄国近代以来转轨进程(包括革命与改革)的一面镜子 。近期的乌克兰事件使世人再次聚焦俄罗斯,不少人惊呼:普京就是斯托雷平再世 。而普京之前的俄罗斯经历过一场不成功的“维特式改革” 。如果“维特式改革”是不成功的,“再世的斯托雷平”又会将俄国引向何方?
人们不由得想起了索尔仁尼琴 。他不仅在风烛残年和普京互相“歌功颂德”,被视为这位“永远的反对派”毕生惟一一次“保皇”之举,而且早在半个世纪前,他在那部毕生最为用力、规模也最为浩大的作品(可能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大的个人作品)《红轮》中,就对斯托雷平和维特这两位俄国历史上人称的“双子座”改革家做了褒贬极为鲜明的详细评价 。
《红轮》形式上是一部纪年体的“历史全景”素描式作品,以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的内外变局为主干,三卷的书名分别为《1914年8月》、《1916年10月》和《1917年3月》 。斯托雷平在1911年就已去世,维特虽然活到1915年,但其政治生涯的结束早于斯托雷平6年 。但此书仍以倒叙方式对两人,尤其对斯托雷平,作了浓墨重彩的大篇幅描述 。显然,在索翁看来,不了解这两人就不可能了解以后的俄国 。
斯托雷平与维特都是沙皇肱股、改革名臣,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延续沙俄统治而又能适应世界潮流 。两人的改革有连续性,在社会经济变革的方向上基本一致 。虽然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解不同使两人分道扬镳,但后世的论者都看到了这些共性 。一般地说,“革命者”对这两个“沙皇走狗”都是否定的,而对“刽子手”斯托雷平的抨击尤其严厉 。相反,持沙俄遗民立场的人对这两人都是肯定的,尽管有人偏爱前者,有人偏爱后者,极少有人把他们对立起来 。这两种人之间的俄国自由主义者,主流是肯定开启宪政的维特,否定大肆镇压的斯托雷平 。比较左的自由主义者对两人都有批评,但批评斯托雷平更多(某种程度上接近“革命者”的观点),比较保守的自由主义者对斯托雷平持理解态度,但也不会否定维特(某种程度上接近沙皇遗民) 。总而言之,上述各色论者都不会全盘肯定斯托雷平,同时全盘否定维特 。
然而,这恰恰就是索尔仁尼琴的态度 。
今天看来,索尔仁尼琴对这两人的评价不仅非常“超前”,而且耐人寻味,再次表明索尔仁尼琴绝不仅仅是个文学家,同时也不仅仅是个“持不同政见者”,把他垂暮之年的前述表现看作他的“转向”甚至“悔改”更是浅薄的市井之言 。对这两人的评价,证明索尔仁尼琴不愧是当代俄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但这当然并不意味着他的看法一定客观,他的评价一定可取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不能苟同索翁 。
斯托雷平——“俄国改革第一人”?
索尔仁尼琴在《红轮》的第一卷中一改往日的批判一切、骂倒一切的风格,对一个人物大加称颂和褒奖 。这个人就是沙俄时期的国务活动家彼·阿·斯托雷平(1862-1911) 。斯托雷平被索尔仁尼琴称之为可以“载入俄国历史史册”的、“改变了一亿七千万人民国家历史进程”(第766页)的“改革第一人” 。为了还原这位励精图治的改革家的生活细节,索尔仁尼琴与斯托雷平的儿子多次沟通 。在他的笔下,斯托雷平几乎堪称完人,似乎作者把能想到一切溢美之词都堆砌在斯托雷平身上 。
索尔仁尼琴这样评论他的人品:他是“那样从容不迫,那么公正不阿、不偏不倚、率直坦率”(第678页),他“从不计较微末小节,不是那种图虚荣爱面子的人,他不图私利毫不利己的品格得到人们敬爱与钦佩,他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诲人不倦,他勇敢无畏、岿然不动,他年富力强”,“把他全部坚定的力量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上”,(第709页)他“是国家中流砥柱,他是俄国的生活重心,没有一个俄国沙皇可以与他相提并论,他是提高人民生产力的热心家,又是锲而不舍的改革家,他是彼得在世,又比彼得高明,因为他改造俄国又不伤及俄国传统文化” 。
推荐阅读
- 用户|来一场用户共创的“革命”吧
- 机械革命f6值得买吗-机械革命f6评测
- 机械革命s14参数价格-机械革命s14评测
- 效率|劳务中介数字化的效率革命:服务驱动需求
- w谁将从零售的第三次革命中胜出?
- 客户体验|体验经济爆发,CEM能掀起下一次客户产业革命吗?
- 机械革命Code笔记本电脑独家揭秘评测真相,不看后悔!
- 机械革命Z3 pro到底怎么样,参数如何!
- 机械革命钛钽|用户揭秘机械革命钛钽好吗,入手解密评测真相
- 机械革命机械革命怎么样上手一周说讲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