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革命|金雁:谁断送了沙俄的改革?( 四 )
索尔仁尼琴是一个新斯拉夫主义者,是一个坚定的反西化派人士,是一个把“1917年”与“1991年”都作为“学习西方”的靶子来批判的人,是一个不仅反对“十月革命”,而且连“1905年宪政”和“二月革命”都反感的人 。于是,斯托雷平不仅因为其铁腕被严重夸大而需要辩护,甚至不仅因为其经济改革而需要赞扬,而且在文化精神上成为抵制“西化”的英雄 。
反之,维特尽管在抵制暴政方面比斯托雷平更清白,在经济改革上也很有成就,但是在索翁眼里,他是“西化”的罪人,而1917年的“西化灾难”似乎他也有责任 。
索尔仁尼琴竭力称赞斯托雷平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因为他纠正了“维特新政”中诸多错误 。索尔仁尼琴这样评价道:斯托雷平从维特手中接过了“一个漏洞百出的和混乱不堪的国家”,他上任以后力挽狂澜 。在索翁看来,由于斯托雷平的前任维特“低三下四模仿西欧”,不顾自身的独特的历史和完全不同的生活理念,制定了一部“西化”色彩浓厚的宪法 。“维特宪法”的出台过于仓促,考虑欠周全,它的颁布不但没有平息动乱,“反而引来了十倍的错综紊乱,猛烈冲击和扭转了千年航船的整个历史航线”(第658页),在索尔仁尼琴看来,斯托雷平的第一大功绩,就是把曾经驾驶俄国这艘航船的维特船长偏离的航向矫正过来 。
但维特怎么就成了个“西化”人物呢?这要从“1905年革命”谈起 。
去年汪介之先生对我在《倒转红轮》一书中批判高尔基不满,写了长文对我严加驳斥 。其中就指责我关于别尔嘉耶夫等前立宪民主党人“是1905年革命的参加者”的说法为“杜撰” 。汪先生是俄罗斯文学评论和俄国文学史家,对作为文学背景的社会-政治史似乎不太了解 。他对“1905年革命”的认识大概是沿袭了斯大林时代的说法 。这种说法把“1905-1907年革命”当作无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民主革命”,以“十二月武装起义”、街垒战、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人运动、波将金号战舰起义等为主要内容,而“资产阶级”的立宪民主党等自由主义者则是看客,甚至是沙皇的帮凶 。如果“1905年革命”就是以上内容,说别尔加耶夫参加了当然是“杜撰” 。
我们姑且不论后苏联时代的新认识和苏联以外的看法,仅就“革命”当时及事后论,那时对立各方,包括列宁在内都不是这样说的 。例如,列宁当时就说立宪民主党人控制的杜马是“最革命的议会”,俄国出现“世界上最革命的议会和几乎是最反动的专制政府”的对决,而且那时“立宪民主党人既能说服庄稼汉,又能说服小市民”,这是其他各党还做不到的 。政府方面的维特也说:“1905年俄国革命最严重之处,当然不在于工厂、铁路这些企业的罢工 。”维特回忆录中几乎没有谈与民粹派及社会民主党人的交锋,处处讲的都是杜马“完全倒向左翼”和“在杜马中执牛耳的立宪民主党”;他指责的不肯妥协的“极左分子和一大批革命家”主要也是这些人 。
就其主流而言,“1905年革命”是一场自由主义反对派主导的、以民选杜马对政府的抵制和街头抗议为主要形式并伴随农村中“土地骚乱”的社会运动,其诉求是以宪政民主(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取代专制政治,并按杜马的要求解决土地问题 。它的发生有些偶然:1905年1月9日发生“流血星期日”惨案,当时加邦神父带领大批工人高举沙皇像,唱着圣歌进行请愿,要求改善待遇并实行选举 。请愿并非左派发动,也不激进,但却惨遭哥萨克士兵开枪镇压(谁下令至今仍是历史之谜) 。惨案引发全国抗议浪潮 。
面对动荡的政局,沙皇后悔不已 。他于当年10月召见了刚从美国签订《日俄和约》回来的政府总理、自由派贵族维特伯爵,希望他能够提供可以挽救俄国的建议 。维特指出,只有两种解决办法:镇压和退让,而他本人倾向于实行第二种方案 。维特向沙皇陈言,“镇压在理论上是可以采取的,但未必有效,即使有一个敢做敢为的将军愿意去镇压叛乱,那也会血流成河,带来的不过是短暂的喘息”,(第896页)镇压举措将使沙皇彻底丧失“慈父”形象,不如主动限制部分专制权力,引入现代政治的因素,赐予俄国一部宪法,与自由派结成联盟,促使俄国从专制君主制向“杜马君主制”过渡,并在与宪政即代议制改革相配套的情况下,主动实行平稳的经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俄国摆脱险境 。维特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先有公民,才有国家 。”
推荐阅读
- 用户|来一场用户共创的“革命”吧
- 机械革命f6值得买吗-机械革命f6评测
- 机械革命s14参数价格-机械革命s14评测
- 效率|劳务中介数字化的效率革命:服务驱动需求
- w谁将从零售的第三次革命中胜出?
- 客户体验|体验经济爆发,CEM能掀起下一次客户产业革命吗?
- 机械革命Code笔记本电脑独家揭秘评测真相,不看后悔!
- 机械革命Z3 pro到底怎么样,参数如何!
- 机械革命钛钽|用户揭秘机械革命钛钽好吗,入手解密评测真相
- 机械革命机械革命怎么样上手一周说讲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