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廖太燕:晚年沈曾植与民国政治( 四 )


6月26日,得张勋密邀的沈曾植与康有为、王乃征、徐良一同乘火车赴京 。这次行动是保密的,对家人和来往频繁的王国维也刻意隐瞒,6月29日,王国维上门拜访,家人称沈氏去江苏金、焦之地游玩了 。次日,王国维不无怀疑地对罗振玉说:“十一日访寐叟,其家人云已于初八日赴苏,询其何时返沪,则云尚有耽搁;询其与何人同行,则云朱某,而今日报纸载对山已到京,或此老竟向北行耶?苏游之说,自不可信,以此观之,或尚有听榜之日耶?”7月2日则颇为肯定地说到:“报载对山于初九日抵京,有沈某、王某同行,而不言其名,则乙老实与对山同行矣 。”王国维根据报纸内容推测沈应该去了北京 。
为了掩人耳目,康、沈、王一路上异常低调 。6月27日到达天津,旋与陈曾寿一同入京,《复辟始末记》有一段生动的记录:“康氏之进京,随之者为沈曾植、王乃征二人,康服灰色布长衫,直袜统,淡黄色之鞋,骤视之,几类一游方之僧,沈、王二人则脑后尚垂大辫,袍褂宽泰,犹是前清官僚之态度 。三人一路皆购三等票,乘慢车,坐必近车门处,面向车壁,以避人目 。”张勋派人接待,将他们安顿在法华寺 。当天,康有为弟子、总统府顾问罗惇曧(沈曾植为罗父峄农乡试所取士,自是熟络)前来,向康氏剖析利害,劝说二人南归,未果 。多年后,罗惇曧遗憾地写到:“是时初复辟,畿甸虑构兵 。萧寺谒吾师,苦口劝之行 。吾师颇感动,就公计分明 。公言三日酺,只乐吉语听 。”可见沈曾植当时是信心满满的,有成功后大酺三日之语 。
6月28日,张勋招康、沈等在南河沿寓所议事,参加者还有雷震春、张镇芳等 。本来,张勋也不想即刻发动政变,他清楚兵饷军械准备不足,即使要起兵,也须回徐州进行调度 。但是性情憨直的他经不住遗老们以及部下的在在唆使与激将,而且他对徐世昌等以及各省督军存有错觉,自以为可以指挥调遣,于是决定采取行动 。6月30日,张勋在江西会馆看完梅兰芳表演后,深夜十二点回到寓所,即电话约召陆军总长王士珍、步军统领江朝宗、陆军第十二师师长陈光远、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前来,一阵威逼利诱,王、江等人唯唯以应,随即开城调兵 。7月1日晨,张勋与康有为、沈曾植、刘廷琛等五十余人入宫,吁请溥仪登殿 。随后自然是封官加爵,张勋、王士珍、陈宝琛、刘廷琛等为议政大臣,胡嗣瑗、万绳栻为内阁阁丞 。改元宣统九年,恢复旧官制,授各部尚侍,其中学部尚书为沈曾植,左侍郎为李瑞清,右侍郎为陈曾寿 。
7月2日晚,在天津的段祺瑞、梁启超、汤化龙等一行抵达马厂会见陆军第八师师长李长泰 。次日,共推段祺瑞为“讨逆军总司令”,梁启超、汤化龙为总部参赞,发布檄文,讨伐张勋 。7月4日,段祺瑞集合李长泰、曹锟、冯玉祥等多支军队誓师,出兵北进 。段祺瑞在中国战场上第一次使用了飞机,掷弹乾清宫 。几番来回后,辫子军在7月12日被彻底击溃,张勋躲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退位,历数十二天的复辟剧宣告终结 。
沈曾植未料到中兴清室的梦想破灭得如此之快 。期间,他还致函催促温肃、何藻翔等北上,认为同志数年心血,生死关头,万勿观望 。
7月13日,沈曾植打算以身相殉,被人劝止 。随后,他移寓到一所教堂之中,见到前来探视的陈曾寿、陈曾矩,不禁恸哭流涕 。知交们也很担心他的安危,叶昌炽《缘督庐日记钞》:“(7月17日)午后,心葵、仲侯同时而至,始知复辟大举,已如石火电光,一瞥即逝 。皇上行遯于外,圣人伐檀削迹,不知所往 。张绍轩蛰居荷兰使馆,党人求之甚急 。又闻师傅有殉者 。呜呼,节庵死矣 。但未知乙庵何如,一山诸君何如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