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廖太燕:晚年沈曾植与民国政治( 五 )


不久,沈曾植与康有为一起躲进了玉河桥美国大使馆 。半月后,转道天津回到上海 。
“丁巳复辟”终究昙花泡影,恍如一梦 。佚名《时余笔记》录有《愤世吟咏》三首,其中一首即描写“张勋复辟”:“复辟同谋复同心,深更聚议调援兵 。龙旗挂满燕都市,虎将投诚旧日君 。暮楚朝秦为得意,争先恐后谢天恩 。嗣闻炸弹声一轰,变脸无情战张勋 。”作者以嘲讽的笔调刻画了军阀之间为了各自利益,翻手为云覆手雨的嘴脸 。曾国藩长孙曾广钧所赋长约九百言的《紇干山歌》,则历述复辟前后的史实,让后人对那段历史有了一种形象化的认知 。
这次复辟让沈曾植的政治理想幻灭了,也让他留下了不好的回忆,在8月3日给弟弟沈曾樾的信中他对王乃征、陈曾寿多有抱怨:“病山极力劝我北来,近渠南归,竟无一字通知我,患难之际,绝不相顾,可为一慨 。我不愿得尚书,亦病与陈仁先力阻我辞,留此话欛,今渠等归,竟弃我老人不顾矣……病山、仁先到坛,谅必相见 。二君各有隐情,所言不尽可信,须善听之 。兄信中语,亦不必尽情相告也 。”沈曾植对友人大难临头独自飞的行为予于谴责,从他对弟弟的嘱托中可见朋友之间产生了罅隙 。
复辟失败让遗民们的声誉一落千丈,即便同样自称忠于清室的湖南学者叶德辉对他们也加于奚落,在给缪荃荪的信中,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近又有人为人叙书,称子培为尚书 。此张勋时代之名称,出自张勋,固属伪诏;果其出皇上,则主忧臣辱,当死难京城,岂有背负尚书官衔而逃命上海者?前此复辟,请归政之首衔二人,一则电报窃名(指瞿鸿禨),一则亡命逃走 。遗老架子可谓倒塌尽矣 。尝言今日遗老,皆亡国大夫,断无再做中兴功臣之理 。”叶德辉与瞿鸿禨关系不错,却如此指责,可见失望程度之深 。反而是敌对阵营的孙中山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 。”
但是,沈曾植并未断绝匡扶清室的念头,他曾经为徐世昌当选为民国总统而激动一时,以为有所依傍,对与遗老们关系密切的徐树铮也抱有极大的期望 。他与复辟士人保持着联系,诗酒唱和之际,亦是高谈复辟之时 。其弟子谢凤孙对此深有感触:“先生之谋复辟也,自辛亥至壬戌没之岁,凡十一年 。祷帝籲天,见事有可为则喜,见事无可为则哭,精诚所积,触发循环,盖十一年如一日也 。”
一旦逊清小朝廷的利益受到损害,沈曾植也会奋起维护 。1922年6月,北洋政府打算废止清皇室的优待条件 。重病中的沈曾植与朱祖谋、王国维、郑孝胥等拟定了公函,加于阻止 。在他们的抗议下,以及徐世昌等人的暗中支持,废止优待条件之议遂不了了之 。
1922年11月21日,沈曾植病逝 。24日,溥仪颁下谕旨,称其“品学端邃,志虑忠纯”,“宣力有年,克尽厥职”,赏给陀罗经被,以及银二千元治丧,并赐匾额一方,曰“硕学孤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