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王国强评抗战剧:拉下“神”坛才是正道( 四 )


和万思维一样缓不过劲儿来的 , 还有美国小伙子曹操 , 演了5个月的史迪威 , 曹操很“分裂” 。从未亲自指挥过大战的美国人约瑟夫·史迪威将军 , 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时 , 已经60岁了 , 但他很倔强 , 不相信英军放弃了战场 , 也不肯让戴安澜的第200师在孤立无援、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及早突围 。也因此 , 他几乎让杜聿明“抓狂” 。
拍戏5个月 , 曹操每天有10个小时要忍受把自己扮老的“面膜” , 还有铺天盖地的中文台词 , 更重要的是 , 他需要面对那段悲壮的历史 。戏里 , 史迪威和杜聿明剑拔弩张 , 戏外 , 曹操和饰演杜聿明的丁勇岱聊起各自心目中的英雄 , 也会较劲儿 。
“杜聿明是丁勇岱心目中优秀的中国军人 , 史迪威是我心中的巴顿 , 我们都会带着这种感情谈戏 , 谈着谈着就谈出火气来了 。”曹操和丁勇岱开玩笑 , 他说 , “咱俩在这儿聊都这样 , 杜聿明和史迪威这样的老军人 , 他们当年可来真的 。”
丁勇岱演这出戏 , 憋了一肚子郁闷 。《国家记忆》里的杜聿明 , 处在人生最复杂的阶段 。一方面 , 他不得不听命于蒋介石 , 另一方面 , 他又掰不过史迪威的手腕 。他违抗史迪威的命令 , 把数万精锐部队带进野人山的那段经历 , 成为一辈子洗刷不去的耻辱—进了野人山 , 过半数士兵再也没能出来 。
“杜聿明是个很有脾性的陕西人 , 但那次指挥失误消磨了他的锐气 , 在历史上 , 他可以说是灰头土脸地撤出了滇缅战场 。”拍完戏已有一年 , 丁勇岱说起杜聿明 , 仍在替他惋惜 。
或许是入戏太深 , 曹操回到北京后一直有点恍惚 。他爱好摄影 , 在繁华的三里屯 , 他拍到一个叼着烟卷、穿着一身破烂衣服的老头儿 , 老头儿的表情不知是哭还是笑 。“和那个老头儿一样 , 我感觉自己和这个大都市距离太远 , 就像另外一个世界的人突然闯到北京一样 。”
朱质冰也觉得一切都恍然若梦 , 一个剧本“磨”了4年 , 拍摄5个月 , 耗资8000多万元 , 随组演员400多人 , 从昆明拍到大理 , 从大理拍到瑞丽 , 空包弹射出12万发 , 仅曹操脸上那层特殊面膜 , 一天就要花掉2000多元 。他说不清自己是拿怎样的勇气去做这次冒险的 。
他也注意到近来播出的抗战剧 , 越是戏说 , 越是穿越 , 收视率越高 。这些片子不用精心磨剧本 , 也不必为了让一个外国人像原型 , 每天多花两千元 , 有些剧连日语都懒得配 , 日本人的普通话比中国人还标准 。这些抗战剧 , 单集也能卖出一两百万元的高价 。
但朱质冰记得 , 在腾冲一条老街 , 一位89岁的老兵听说要拍中国远征军 , 第一句话就是 , “我们也没啥 , 就是国家有难 , 男儿上战场 。”一听这话 , 朱质冰再也忍不住 , 当着大家的面失声痛哭:“你知道吗 , 他年轻的时候打遍了滇西战场 , 一条腿齐大腿根被炸断了……”
后来 , 朱质冰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么一句话 , “人民若有记忆 , 记得亲 , 记得痛;国家若有记忆 , 知来路 , 识归途 。”这句话被他放在电视剧的片头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