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派|丁业鹏:立宪派为什么要去欺骗清廷?
立宪派为什么要去欺骗清廷?与其说是他们乐意这么做,不如说是他们只能借助专制皇权去推翻专制皇权,别无他法 。
清末的立宪运动近年来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虽然不断在修正前面落伍的观点,但是又提不出新的贯通整个清末立宪的观点和理论体系 。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几本关于清末立宪的“通史”,尽管过时的观点比比皆是,最近却又频频再版,俨然仍是研究清末立宪的前沿成果 。其中一本,便是高放等著的《清末立宪史》 。
本书作者在新版“修订、增订版跋”中说,新版在论断和观点方面作了六处修改 。这六处修改的第五处是,“原书的第十三章标题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和清末立宪骗局的终结,现在把下半句改为‘清末立宪拖局的终结’”,“客观、公正地说,慈禧搞预备立宪不能完全是骗局”(第596页) 。
改掉“立宪骗局”的说法,确实值得肯定 。不过,原来的“骗局”之说并不是单一的观点,而是评价清末立宪的全局性的判断 。新的研究成果虽然否定了“骗局”之说,却提不出新的框架 。所以,虽然作者改掉了标题,但是改变不了整本书“骗局”说的基调,这就导致书中自相矛盾之处俯拾皆是 。
譬如,书中谈到预备立宪谕旨时,说谕旨的精髓在于“大权统于清廷,庶政公诸舆论”,而且断言“后六个字不过是点缀性的陪衬”,而“其他诸如忧国伤时、济世救民等等美好的词句,都不过是一些欺世盗名的空话而已”(第123页);谈到《九年筹备清单》时,说它是“以欺骗为目的”(第233页);谈到清廷谕旨寄望资政院“上为清廷竭协赞之忠,下为庶民尽代议之责”时,更是宣称,“这前一句是真心话,后一句则是愚弄人民的假话 。”(第370页)这些都和作者在跋中特意否定的“骗局”之说自相矛盾 。
学术界对“骗局”的驳斥都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骗局”之说并非起源于学术界,而是来自彼时立宪派对清廷“假立宪”的指责 。以“拖局”代替“骗局”,在学术上固然可以商榷,但既不能帮助我们理解“骗局”说何以能够流行,也没有对“骗局”说构成真正的批判 。
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与其说是清廷欺骗了立宪派,不如说是立宪派欺骗了清廷 。清末立宪中,清廷本来就是被动的一方 。立宪派说立宪好,清廷就搞预备立宪 。立宪派说预备要有年限,清廷就搞九年计划,定于1916年成立国会 。后来立宪派说要马上开国会,清廷这回没答应,立宪派便纷纷指责清廷假立宪欺骗人民 。可是,清廷从来就没答应过马上开国会,欺骗之说又从何而来?
清廷说“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时候,对“大权”与“舆论”之间的和谐统一寄予了良好的愿望 。可是掌握着舆论的立宪派动不动就拿“庶政公诸舆论”要求清廷按他们的意旨行事,一旦不从,就指责对方“假立宪” 。“大权”与“舆论”冲突得水火不容,完全出乎清廷的意料 。而且,确确实实是立宪派先拿“舆论”当进攻武器,清廷才被迫拿“大权”当挡箭牌 。况且清廷说的是“庶政公诸舆论”,而不是“庶政决于舆论”,其是非暂且不论,但清廷要求控制“大权”的意思说得很明白 。欺骗之说又从何而来?
资政院弹劾军机案,清廷以为“议院得自由弹劾而无强政府以必行之权”,这才叫“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东方杂志》第五年第一期) 。立宪派以为“权之云者,谓夫合全国人民之意也”,而资政院“即为全国代表民意之机关”(《申报》1910年12月21日),所以,清廷的“大权”必须按照资政院的意思行事 。弹劾军机不成,立宪派又纷纷指责清廷“假立宪”欺骗人民 。其实双方各执己见,欺骗之说又从何而来?
推荐阅读
- 高智能方程式|为什么QQ飞车里能开蓝翔挖掘机?
- 选品|2022年的今天,你知道直播带货为什么会越来越火了吗?
- 沙利文|15.1万亿元规模的下沉市场为什么钱难赚?
- 实体|一样的牛奶,实体店为什么卖50块钱,而网上却能卖25元呢
- vivox70为什么发热严重-vivox70发热严重解决方法
- o2o|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供应商,都开始抵制“社区团购”?网友:太套路
- 中国富豪榜|为什么, 马云总喜欢在外抛头露面, 而马化腾不常出现在公众面前!
- 动机|为什么拼多多红包让人停不下来?来看这篇深度分析
- 刘强东|刘强东想不通为什么网购消费者喜欢用淘宝,而不是京东呢
- 实体|都说实体店不好做,便利店为什么却越开越多?4点原因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