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恪守本分、明哲保身—一生无虞的最牛皇叔:大明襄王朱瞻墡

朱瞻墡,是明仁宗第五子,明宣宗同母弟,生母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张太皇太后) 。诚孝张太后是仁宗嫡妻,共有三个亲生儿子:宣宗朱瞻基、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所以从宗法上来说,朱瞻墡是仁宗的嫡三子 。
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皇太子妃张氏在京师(南京)为皇太子诞育了第三个嫡子,这个孩子在皇太子所有儿子中排名第五 。而对于又有孙子降生,作为祖父的明成祖朱棣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和欣喜,只不过按照惯例给新生儿诸多赏赐、衣物,拨给仆役侍女加以服侍,并依照太祖所定的皇家行辈,赐其名为“瞻墡”,也就罢了 。朱瞻墡的父亲、皇太子朱高炽也仅仅为自己又有子嗣降临而欣喜了不多的一会儿,也就淡然处之,按部就班地继续履行皇储职责、协助成祖处理政务去了 。
当时,皇太子的嫡长子、九岁的朱瞻基已经受到了成祖的高度重视,处处加以引导和培养,期待他能够做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好在将来继承大明社稷,成祖还在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以显示大明帝统传承 。而皇太子的储君地位,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有皇太孙朱瞻基在背后作为助力,才能够始终不倒,保持稳固的 。因此,作为皇太孙同母弟的朱瞻墡(还有朱瞻墉),自幼就明白不要和大哥去争,平平安安、低调谦恭地做一个普通的藩王,就是自己的本分了 。
【襄王|恪守本分、明哲保身—一生无虞的最牛皇叔:大明襄王朱瞻墡】
襄王|恪守本分、明哲保身—一生无虞的最牛皇叔:大明襄王朱瞻墡
文章图片

同时,英宗因为年幼尚没有子嗣,唯一的弟弟朱祁钰也是个小孩儿,不知是否能够平安长大,为了保持皇统传承,英宗的嫡亲叔父越王还是没有能够出外就藩,依旧留居京师,一边侍奉母亲张太皇太后,一边继续当他的“皇位隐身备份” 。
正统四年(1439年)六月,当了十多年“储位备胎”的越王朱瞻墉在京师薨逝,年三十五,终于结束了他作为“皇家备用储嗣”的一生 。因为没有儿子,所以他去世后越国被除封,英宗给当了一辈子皇位备胎的叔父赐谥号“靖”,称“越靖王”,安葬于宛平白水沟,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
在越王去世后,英宗在世的嫡亲叔父就只剩下襄王一人(仁宗其他庶子如郑王、荆王、淮王、梁王、卫王都不是张太后所生,只是宣宗的异母庶弟,这些庶出叔父和英宗感情相对淡多了) 。正统七年(1444年),张太皇太后去世,英宗时年已经十六岁,基本成熟,大致可以单独执政了,此时,已经移藩襄阳的襄王(正统元年,襄藩从长沙移至襄阳)正在封国内安安心心地做他的富贵闲人、享受荣华尊崇,他觉得这辈子就这样悠闲安心地度过,就算不辜负自己生在皇家、天潢贵胄的身份了 。
正统十四年(1449年),自以为英明神武、想要效法曾祖父、父亲当年赫赫武功的英宗在权宦王振的唆使下,草率决定亲率大军出征骚扰大明边境的蒙古瓦剌部,以建立属于自己的荣光 。当年七月,英宗立两岁的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让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监国辅佐皇太子,自己则率领五十多位朝廷重臣以及五十万大军出征瓦剌,欲以煌煌天朝的气势,牛刀杀鸡、一举击破瓦剌蟊寇 。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因为权宦王振的胡乱指挥五十万明军进退失据,抵达大同后又匆匆撤退,被瓦剌追兵包围于土木堡 。之后瓦剌假意议和,趁机突袭明军,一片混乱中明军溃散而逃,随驾的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大学士鼐、张益等五十余名文武重臣阵亡,英宗本人被瓦剌俘获,王振在乱军中被护卫大将樊能击杀 。土木堡之败,大明社稷几乎倾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