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中国互联网出海第1人和数字化 “特工” 徐昕泉( 二 )


乌拉尔|中国互联网出海第1人和数字化 “特工” 徐昕泉
文章插图
(图:徐昕泉和前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
一年以后,徐昕泉和几个同学参加了全苏联大学生的奥林匹克竞赛,他本人拿到了物理的全国第二名,得到当时包曼大学老学长、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关注加持,才破例两只脚迈进了苏联理工顶级学府莫斯科国立包曼技术大学,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待大三的时候,又为了学到报国的精髓 “高精尖” ,再转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俄罗斯国家机器人中心。
▎36美金到3亿美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遇君子,鹏城万里征。——题记
『电信展上初遇华为』1996年,中国大使馆有一天通知博士在读的徐昕泉和另外几个中国留学的同学,去给当时参加莫斯科电信展的华为,做展台产品讲解员。徐昕泉到达展台的时候,看到华为的展台部几近200平方米,在主展馆与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等巨头并列,气势格外醒目,而深圳“同村”来的比亚迪才租了个9平方米的标准展位。一问才知道,这是华为第一次参加莫斯科电信展,虽然名气不大,展台和气势倒是很大。
在徐昕泉眼里,交换机等通讯技术,是牛得了不得的高精尖技术,国内鲜有企业开发这种高端产品,而展台工作人员清一色的华为式的深蓝色西装,白色衬衫,徐昕泉隐隐约约觉得这家公司有点不一样,那架势里包含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展会结束后,庆功宴上徐昕泉与任正非,孙亚芳,李一男等都在面对面,当时华为还没现在这么大,徐昕泉内心并无波澜。
意外收获,就是得知华为觉得自己翻译加讲解得还不错,对技术理解上手也快,便在当时通过兼职的形式和华为长期合作了起来。1996年年底,在乌拉尔山的乌法市附近的巴什基尔共和国第二大城市斯捷林达马克,华为与当地的电信局先部署6000用户线和1000中继线的交换机,进行入网测试,为此华为从国内派了二十多个顶级研发专家过来,徐昕泉这时候的任务就是负责保障大家的吃喝拉撒和中间翻译管家婆的角色。
相比国内,国外的电信网络环境截然不同,同样都是“七国八制”,但中国实际上那个时候基本上都已经是“现代时尚”的7号信令支撑网,网络环境基本上用的都是世界级最好的电信设备,而俄罗斯那会,网上还有大量老旧的步进制交换机、各式古老的模拟信令也都得支持,导致很多东西要到了现场要改、要研发,以便前向后向都兼容,这样前前后后弄了三个月才搞完,这个过程里专家们就很痛苦,需要反复的折腾,直到最后由俄罗斯电信研究院的专家组来测试验收。
空闲的时候,徐昕泉躺在一个一人多高的雪墙上,思索着眼前的这一切,这三个月让徐昕泉对俄罗斯本地将来部署电信技术的背景和难度开始有了心理准备。
等到1997年5月,华为第二次参加莫斯科电信展,徐昕泉从展会上当时正抱着一个大盒子,装着华为的通信电源模块往回走,一个参展商拦住他说你这个模块不错啊,我想买一个回去要做一做,然后徐昕泉问代表处的财务,“我们能收款吗?怎么收呢?” 最后收了现金36美元,就这样,36美元拉开了华为独联体出海的第一笔订单和徐昕泉的个人行销生涯。
『从0 到1的漫长4年』1997年,俄罗斯迎来了金融危机,存在银行里的钱迅速贬值三分之一, 1000美金一夜之间缩水成300多美金,NEC、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国际巨头纷纷从俄罗斯撤出,只留下一些俄国本地员工。华为4月份时做了徐昕泉等员工眼里一个大胆的反波段操作策略——在“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西麓军事重镇俄罗斯乌法市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贝托-华为合资公司, 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三家合资成立的公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