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差矣斋将躬举藉,岂宜卜慽更怀予—乾隆帝诸子的最终结局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京师雍亲王府(今雍和宫),雍亲王胤禛第四子降生,生母为雍亲王侍女格格钮钴禄氏,这也是康熙帝的第五十九个皇孙 。诞育第四子后,胤禛将此事奏报康熙帝,得到了康熙帝给孙子的赐名“弘历” 。而这个名叫“弘历的”皇孙,就是二十五年后承继大统的清朝第六代皇帝(入关后第四代)——清高宗乾隆帝 。
弘历出生时,其父胤禛的嫡长子弘晖、次子弘昀已经先后去世,另一子弘昐两岁早殇,没有序齿,所以在世的儿子只有第三子弘时一人而已,弘历在胤禛诸子中名义上排行第四,实际上是第二子 。
弘历从小就聪明伶俐,乖巧可爱,从五岁时就开始入学读书,并有着过目不忘、即读成诵的出色天资 。康熙帝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巡幸雍亲王胤禛的府邸别院时,第一次见到了这个聪慧早熟的皇孙,一见而爱,于是将他接到宫中养育,亲自教授学识 。当年康熙帝巡幸避暑山庄时,十二岁的弘历也一同随驾前往,这个待遇,在皇孙之中只有前太子胤礽的次子弘皙才享受过,可见弘历受康熙帝宠爱程度之深 。
文章图片
永璜病重去世后,心中愧疚无比的乾隆帝摘帽缨、穿素服,亲临永璜的宅邸致祭悼念,并明发诏令:“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 。年逾弱冠,诞育皇孙 。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 。”追封长子为定亲王,赐谥号“安”,称定安亲王 。
永璜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诞育了长子绵德,八月又诞育了次子绵恩,这也是乾隆帝的皇长孙和皇次孙 。永璜去世的当年,乾隆帝即特恩让三岁的皇长孙绵德袭爵定亲王,不必按制降袭,这是心中有愧的乾隆帝对长子身后的关爱和补偿之情 。对于早逝的永璜来说,也不啻为一个慰藉吧 。
此后因绵德行事乖张,不受皇祖乾隆帝的待见,于是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将定亲王王爵转封其弟绵恩 。此后绵恩一支作为乾隆帝长房长子后裔、定亲王大宗支脉,一直活跃在清末的政坛上,绵恩的孙子定亲王载铨、曾孙定郡王溥熙、玄孙贝勒毓朗均为清后期宗室实权派,毓朗还是婉容的外祖父 。
皇次子端慧太子永琏: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生母为皇四子弘历嫡福晋富察氏(即乾隆帝孝贤皇后),是乾隆帝实打实的嫡长子 。乾隆帝登基后,出于“立嫡立长”的思想,在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遵循雍正帝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结合汉家“嫡子承继”原则,将皇后所出的皇次子、同时也是嫡长子的永琏秘立为皇太子,把他的名字封入鐍匣,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作为将来皇位传承的依据 。如果一切正常,永琏就是乾隆帝之后的嗣皇帝 。
但是天命不在其身,人算不如天算,两年之后,乾隆三年(1738年),刚满九岁的永琏就因为患病不治,早早夭亡 。对于嫡长子的夭折,乾隆帝哀恸不已,在朝会时向大臣们出示了册立其为皇太子的密旨,表明自己的立嫡心愿 。之后,乾隆帝追谥永琏为端慧太子,以皇太子礼仪隆重安葬,并且在京城西郊朱华山为端慧太子修造了皇太子陵,这是清朝唯一一座皇太子陵 。
五十七年后,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一,八十六岁的乾隆帝兑现了六十年前刚登基时许下的“不敢超过祖父践祚六十一年”诺言,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下鐍匣,当众宣布禅位谕旨,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明确了他皇太子的身份,并改名为“颙琰” 。
乾隆六十年(1795年)冬至大祭之时,乾隆帝特地命皇太子前往朱华山端慧太子陵,去祭拜已经离世五十七年的亡兄永琏,并细心地嘱咐颙琰:“汝兄端慧皇太子,朕先曾密立,已有名分,汝应行叩跪之臣礼,非以弟拜兄也 。”颙琰谨遵父命,在祭祀兄长时以臣拜君而非以弟拜兄之礼行三叩九拜大礼 。端慧皇太子永琏在身后所受到的尊崇,深深体现了老皇帝对早逝嫡长子的一片哀悼和追思之心 。
推荐阅读
- 乾隆|乾隆皇帝“真容”长啥样?一外国画师偷偷画下,网友:大相径庭
- 孝贤纯皇后|乾隆原配孝贤纯皇后,可以说是白月光,却不能说是真爱
-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即位时真那么顺利吗?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形势
- 福康安|福康安隐藏二百多年的身世最终被揭晓!专家:正如乾隆所说
- 乾隆|乾隆的儿子为何最难当?后世揭开真相,难怪史书不敢记载
- 太上皇|乾隆退位后当太上皇当得怎么样?他在三年太上皇时期都干了什么?
- 愉贵妃|她陪了乾隆65年,79岁高龄还被“翻牌子”,生下了清朝绝代阿哥
- 乾隆|乾隆追封的唯一皇后,辛者库之奴,诞下大清天子,去世后葬于帝陵
- 乾隆|中国历史上的“最热夏天”,曾出现在乾隆八年,热到了啥程度
- 乾隆|乾隆在退位后又当了3年太上皇,在当太上皇期间都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