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儒理学大师薛瑄生平事迹及主要历史贡献(组图)( 三 )
薛瑄的学说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通过长期聚徒讲学,按照自己的思想体系,培养造就了大量学者,创立了著称于史的河东学派 。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河东学派不断壮大,薛瑄弟子遍及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地,他们在弘扬薛瑄思想学说和发展程朱理学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copyright br />
薛瑄又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教育家 。他考中进士赴京就职时,就向朝廷上奏章,提出“愿就教职,以卒所学”,然而当时未能获准 。到了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因朝廷拟选称职官员,重兴学校教育,吏部尚书郭进便积极举荐薛瑄,并陈述了他的履历、学识和政绩 。不久,朝廷便下诏擢升薛瑄为山东按察司提督学政道佥事,终使他如愿以偿 。为此,他欣喜地告诉别人说:“此吾事也 。” https://www.br />薛瑄上任后,强调对学校严加管理 。他要求必须按朱熹的“白鹿洞规”(系朱熹当年在白鹿洞讲学时所定,主要有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等)办学,还规定对中途无故退学的生员,要令其赔偿在学期间所得的廪粮(供给的国库粮) 。重视改变学风 。他巡视所到之处,都要询问生员们是否能将所学道理付诸实践,并谆谆告诫他们,一定要“居敬以穷理,由经以求道” 。三是积极倡导因材施教 。他提出“诲人必随其才器而成就之”,每个生员或学行步(体育)、或学字画、或学讲诵及写作诗赋等,都只能取其所长而不能要求完美无缺 。某地有一生员,因家贫经常失学,几次参加乡试未中,要求退学 。薛瑄便问他的老师:这位生员在春秋祭孔时干什么事?答曰击磬 。他当即指出:磬是八音中最难配合的乐器,可见此生员是有用之材,不能让其退学 。后来这个生员果然考中了进士 。薛瑄在山东任职五年半,政绩斐然 。老少贤愚对他都非常感激和仰慕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秋他奉调赴京时,生员们依依不舍,哭着远送,情景感人 。今日新鲜事/font>
万荣平原村薛瑄家庙 br />薛瑄不但勤于督办学政,而且乐于教书育人 。在他的一生中,有两次回故乡讲学,一次是被王振诬陷削官为民期间,一次是致仕(即退休)还乡至逝世,时间长达14年之久 。尤其是第二次,他在河津县城南街的住宅中从事明理讲学,慕名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求学者很多,以至馆舍都容纳不下 。他拳拳以“复性”教人,论理深刻透彻,使大家受益匪浅 。今日新鲜事/font>
薛瑄还是有素养的作家和诗人 。他的文学作品有散文、杂文等260余篇,诗歌1570首,成就颇大 。对于诗文写作,他曾讲道:“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肺腑者是也 。故凡作诗文,皆以真情为主 。”(见《读书录》)这就是说,凡是发自肺腑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算得上是好作品 。在写作方法上,他主张要条理明白,要注重修辞,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他还强调,有了高深的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这些见解,无疑都是正确的、高明的 。https://www.br />薛瑄的散文、杂文大体可分为游记、随感、对友人题赠以及寓言故事等 。在写作上大都结构严整,行文流畅,格调清新,寓意深刻 。如《游龙门记》叙述简洁明快,写景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被称为明代散文佳作,上世纪60年代曾被选入中学课本 。《退思亭记》、《车窗记》都是触景(物)生情,有感而发,在揭露贪污受贿、败坏法纪等劣行的同时,不忘奉劝世人和勉励自己勤廉从政、慎言慎行,说理充分,令人心悦诚服 。内容来自/font>
薛瑄很爱写诗,凡行旅、登临、居住、怀古、读书、会友、赠别等,多有诗歌问世 。对薛瑄的诗,清人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给予了很高评价,曾称:“大致冲淡高秀,吐言天授,往往有陶(渊明)韦(应物)之风 。盖有德有言,瑄足当之 。”薛诗中不乏名篇、警句,如“天连巫峡常多雨,江过浔阳始上潮 。”(见《沅州杂诗》)“庶官务割剥,不念远人穷 。”(见《有感》)“夜深风雪响侵门,绣被熏来睡正温;忽念中林有樵者,独惭余暖未能分 。”(见《泸溪冬夜》)“宦情似水年来淡,乡思如旌日自悬 。”“彤闱紫阁如天上,依旧清汾数顷田 。”(见《舟中赋》)薛瑄的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爱民之心,辞官之愿,跃然纸上,备受赞赏 。近年,已有人对薛诗作了选编评著 。
推荐阅读
- 中亚商品交易中心|新疆中亚商品交易中心 元认知
- 临场感|直播电商消费心理学
- 主播|直播电商消费心理学
- 套路|细数双11的9个消费心理学套路
- 朋友圈|心理学:朋友圈越来越多的人做副业,但为什么身边的人却不买单
- 付款|付款为何总在大半夜?双11不仅在玩奥数,心理学也给你安排上了
- 跨国企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巧借“数据脑”,抵御“黑天鹅”
- 香港中文大学|谷歌首页纪念中国香港物理学家高锟
- 管理学|百度:罗戎正式加盟百度,任集团公司 CFO
- 微商|心理学:朋友圈越来越多的人做副业,但为什么身边的人却不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