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儒理学大师薛瑄生平事迹及主要历史贡献(组图)( 四 )

/font>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春,年已69岁的薛瑄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 。起初,他还踌躇满志地想为朝廷效力,每逢朝廷召见,都能坦诚直言,献计献策,屡次就行王道、重贤才、用群策等,陈述了自己的主张 。但不久他便发现英宗皇帝平庸无能,对朝臣乱政束手无策,置正确意见于不顾,屈杀忠臣于谦,并令从南国购买狮子,玩物丧志 。从此,他对振兴朝政已毫无信心,想到还是“见几而作”,致仕还乡为好 。于是便以老病为由接连上章,获得允准后,第四天便离开京师,踏上归程 。这时,他高兴地说:“吾道则亨也(意为我所推崇的道学思想可以顺利地弘扬了)!” https://www.br />薛瑄在致仕还乡以后的日子里,一面聚众讲学,一面进一步深钻细研正心复性理论,并进行更加严格的自我修养,使之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七年之后,也就是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的六月十五日,他忽觉身体不适,遂将所写文稿作了一番整理,之后伏案写诗道:“土炕羊褥纸屏风,睡觉东窗日影红,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唯觉性天通 。”通字尚未写完便与世长辞,时年七十六岁 。今日新鲜事br />薛喧逝世后,朝廷派官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次年春又颁下《奉天诰命》,根据薛瑄生前的功绩,赠他为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 。隆庆五年(1571年)九月在薛瑄逝世107年后,朝廷降旨准予从祀孔庙(在孔庙内置神主牌位,随从孔子受人祭祀的意思),他终以精深的学问和崇高的品节,跻于名儒之列 。为此,世人都尊称他薛夫子 。今日新鲜事br />
薛瑄是明代正统和景泰年间的朝中重臣,曾任大理寺卿和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大学士等 。一位忠心事君的高官,在清醒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支配下,明确地提出了“为政以爱人为本”的见解,同时又进一步把“养民生,复民性,禁民非”概括为治天下的“三要” 。(均见《从政名言》)他真心实意地关爱广大民众,尽心竭力地为民解忧;提出了一项项深得民心的正确主张,演绎出一个个为民请命、为民辩冤的动人故事,实属难能可贵 。内容来自br />
历史贡献 内容来自/font>
以“诚”待民 以“爱”感民 内容来自br />爱民为民,首先有一个怎样看待民众的问题 。在封建社会,许多官吏都认为民众愚顽,因而责不绝口 。可是薛瑄却同他们完全两样 。他反对把民众看成“愚且贱”的人,而对他们一味强制和惩罚 。他告诫人们说:“作官者,虽愚夫愚妇,皆当敬以临之,不可忽也 。”又说:“民至愚,而神不可欺也,惟至诚以动之 。”(均见《从政名言》)他提醒那些认为民众为刁顽的官吏,必须去除偏见,平和宽缓地对待他们,切不可“强民以必从”,以至招致“相伺如仇敌,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 。(见《送林郑州序》)以“诚”待民是爱民为民的基本要求 。只有以“诚”待民,才能改变民众对官吏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官吏真正取信于民,从而顺利地办好各种政事,并使民众得以平定安宁 。薛瑄在《赠知韩城李居敬序》一文中,对这个道理讲得最清楚不过了 。当初,韩城被人称为陕西最难治的县,其主要症结是“民好伺察其长之失而中伤之 。”可是李公居敬在这里任了九年知县之后,民众都变得很听话,凡事容易办妥,赋税及时交纳,乡村不出变故,呈现太平景象 。当李公任满要调离时,民众都苦苦挽留 。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变化呢?薛瑄分析道:“天下古今,民心皆同”,“吾以诚感其民,民亦以诚应;吾以智笼其民,民亦以智应” 。本是自己的“诚之不足”,却归咎于“民之难治”,实在不应该!最后,他意味深长而又幽默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有民社者,勿谓其难治,但当责其治之之诚有未至焉耳 。如有不信,请质于居敬云(意为:凡管理民众的人,千万不要说民众难管,而应该常责问自己是不是真讲诚信,都有哪些做得不周到的地方 。若不相信这个道理,就请去问居敬,让他作回答吧)!” 今日新鲜事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