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合法上路的政策背后,无人配送加速进击商业化( 三 )
文章插图
马车之一:劳动力与物流行业发展的失衡趋势。电商、外卖市场一直在蓬勃增长,国内的物流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规模巨大,配送量级远超任何一个国家。报告预测,不久的将来中国每天将产生10亿个配送订单。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表示,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预计会进一步减少3500万人,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劳动力不断缩窄和增长状态中的物流需求难以达到平衡。物流行业需要智能产品的加持,这个失衡的趋势给了无人配送车快速商业化的催化动力。
马车之二:疫情之下需求增大。在黑天鹅新冠病毒肆虐的后疫情时代,新冠毒株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升级中。如钟南山和张文宏所述,与新冠病毒共存在未来是长期的趋势。疫情的发展不断蚕食人们与物理世界的联系,也加速了一些此前隐藏的需求,对无人化产品服务更加开放,需求增大。
比如美团、京东还有苏宁的无人配送车在疫情期间都直接进入各大社区, 进行实际的末端配送。无论是防疫中的高危场景,如病房、隔离区的消杀、运输等末端物流,还是疫情常态下的社区物流配送等,都亟需无人配送车的防疫助力。疫情增长的需求与逐渐完善的功能让无人配送的商业化进程加快。
马车之三:符合国策“碳中和”的发展趋势。今年我国正式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为气候与环保的原因,“碳中和”的目标是目前国际社会的共识,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将会长期伴随我们的生活与生产。
快递物流行业繁荣背后,我们需要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按现在快递行业增长速度,快递业碳排放量将超过3200万吨,至2025年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产生量达2160万吨,处理费用达30亿元以上,填埋处置量超过100万吨。无人配送车未来将逐渐采取循环塑料箱的配送模式,传统人工配送的快递纸箱、塑料袋、胶带、填充料等包材用量将随着无人配送规模发展下大幅减少。再配合物流企业的 “纸箱回收计划”和“包装物品改造”,对于整个行业的碳排放也有很好的助益。
三驾马车的拉动下,无人配送的发展才会进入到快车道中。需求趋势的旺盛,让无人配送商业化进程加快加深。无论是无人配送还是Robotaxi、无人小巴、智能重卡的商业化发展等,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其应用的场景过了温室缓慢的试运营技术洗礼阶段,现在逐渐落地在广阔的商业化天地中,向未来开始飞驰。
在自动驾驶领域中,不只有汽车这一个标志性的出行工具,自动驾驶+货运+配送+矿车+园区巴士等等,自动驾驶全家桶系列也承载了新的移动空间和出行方式,在商业模式上,迸发出更多的场景与业务应用。这些产业的新机会,使得智能化、无人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变为线下道路的新时尚与新风景。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