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没有灭掉越国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图]( 二 )


02
2008年,清华校友从境外拍卖行,拍到了2388枚战国竹简,随即捐赠给了清华大学,后来将之命名为“清华简” 。夏商周断代工程组长的李学勤评价,“(清华简)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 。
2017年,清华简团队发布了一部分整理报告,其中最为重磅的是《越公其事》,全篇共75支竹简,共三千余字,堪称目前最完整的勾践灭吴故事的出土文献,详细叙述越王勾践兵败后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重新崛起、灭掉吴国的经历,对研究春秋吴越历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令人震撼的是,《越公其事》中的不少记载颠覆了历史,其中夫椒之战后的一段记载,展现出了另一个谦卑恭谨、谨小慎微的吴王夫差形象 。
传统《史记》等史书记载,夫椒之战后吴军包围会稽山,勾践采纳大夫范蠡文种建议,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希望伯嚭劝说夫差答应越国“臣事吴、男女服”的臣服 。伍子胥极力反对,但夫差一意孤行,只愿意听从伯嚭建议 。《越公其事》却彻底颠覆了这一段历史 。
《越公其事》记载,夫差答应勾践求和,是因为有着不得已的苦衷,是基于现实情况的理性考虑,根本就与美女、重金等无关 。
《越公其事》:吴王闻越使之柔以刚也,思道路之修险,乃懼(惧).......吴王曰:“今我道路修险,天命反侧,岂用可知?自得吾始践越地,以至于今,凡吴之善士将中半死矣 。今彼新去其邦而笃,毋乃豕斗,吾于胡取八千人以会彼死?”申胥(伍子胥)乃惧,许诺 。
【吴王夫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没有灭掉越国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图]】
吴王夫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没有灭掉越国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图]
文章图片
首先,夫差考虑到越使文种说话柔中带刚,判断越国并未人心涣散,加之“思道路之修险”,于是有些担忧 。其次,战争打到这一步,吴国善战之士伤亡过半,别说战斗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将士人心都不稳了 。第三,越国不是剩下5000兵,而是还有8000兵,实力还很强大 。第四,伍子胥听到夫差分析之后,“乃惧,许诺”,君臣之间没有爆发激烈冲突,反而是伍子胥觉得夫差言之有理 。总之,夫差分析发现没有必胜把握,于是才答应求和,算是见好就收 。
夫差答应求和之后,与越使文种交谈时,更是显示出了夫差修养,颠覆了传统形象 。
吴王乃出,亲见使者,曰:“......孤所得罪,无良边人,称尤怨恶,交构吴越.....孤用愿见越公,余弃恶周好,以徼求上下吉祥......孤用委命竦震,蒙冒兵刃,匍匐就君.....孤敢不许诺恣志于越公?”使者返命越王,乃盟,男女服,师乃还 。
夫差言辞极为谦卑,毫无嚣张跋扈,甚至更像是失败者的求和,看似不可思议,实则符合时代特征 。春秋时期,战胜者往往都是这种态度,这就是当时的战争礼仪和君王基本修养 。
与此同时,上书文字还显示,越国只是“乃盟,男女服”,并未出现勾践携妻侍奉吴王的故事 。
03
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越公其事》可不可信?如果《越公其事》才是真相,那么为何包括《史记》在内的诸多史书,却会描绘出一个昏聩、盲目的夫差形象?
《越公其事》,顾名思义主要讲述的是越公勾践往事,前一部分着意突出夫椒之战兵败之后,勾践不卑不亢的气节,表露出勾践求和时的示好和决绝之意 。勾践为了求和,只是派出一个嫡女为夫差打扫宫殿,一个嫡男作为侍卫之类,并没有勾践携妻入吴侍奉夫差等 。吴越盟约之后,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详细描述了勾践实干兴邦 。勾践灭吴之后,并未对夫差赶尽杀绝,而是表现出仁慈之心,让夫差颐养天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