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万字长文:中国跨境电商二十年( 二 )
一般来说,外国商家在国内都会有一两个“买办”角色的人,这些人有可能是常年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也有可能是母公司信任的中国人,他们在国内对接一批供应链公司,也有些叫品牌公司。
供应链公司往往是某个行业各家工厂的“万事通”,你想找什么样的货,多大的批量,愿意付什么价格,都是供应链公司了如指掌的信息。除了按需匹配客户和工厂,中间商还可以提供垫资、品控等等一系列服务。通过这样的流程,“买办”集合各种工厂的信息,获得母公司的指令,组织下单和生产。通过这种中间商的方式,中国工厂的货被大量装进货柜,贴上外国的标签,走进千家万户。
江浙的许多制造业家族企业和这些外国中间人都维持了数十年的商业友谊。我曾问过一家颇有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如今互联网这么发达,信息这么透明,你们会不会把这些中间人跳掉呢?
对方的回答是不会,因为这些老外中间人不仅是高效的中间商,也承担了一种朴素的担保角色,因为有多年的彼此信任关系,他们可以顺畅地接受订单。
跨国商流以这种相对简单的形式在大洋间穿梭,很快,就有新的玩家登上历史舞台。
二、互联网的雏形,外贸B2B有买家,有卖家,有中间商,按照后来风靡一时的 “互联网思维”理论,这就意味着平台出现的机会。从行业格局上看,外贸的痛点不仅在与信息高度不对称,而且这种不对称还是跨国的,一个中国的卖家和美国的买家之间,除了信息还有语言的不通,更别说交易中涉及的各种节点、链路和物流了。
这种中间商平台的最早期形态就是黄页,不过还没有互联网那么高级,就真的是实体的的黄页,也就是杂志。其中最大的也是名字起得最响亮的,就叫做《环球资源》。
这家1970年代开始以黄页杂志出现的公司,凭借着多年的积累,于1995年上线了自己的B2B交易网站,在当年是中国卖家中首屈一指的平台。2000年环球资源在美国上市,许多老外贸人回忆起来,当年自己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或多或少都跟这家公司有点关系。
文章插图
当时总部在香港的环球资源是一家海外背景深厚的公司,但还不是一家真正的中国公司。显然,聪明的中国人也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其中最早的一批人中就有一名英语老师,日后他将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名的英语老师。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早年就放眼天下的英语老师,马老师的第一桶金是开翻译公司来的,翻译啥呢?就是各种外贸相关的资料。
工厂聚集的江浙沪也是早年外贸的重镇,货要卖给外国人,首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据笔者了解,虽然马老师是最有名的一个,但其实在后来发家的跨境卖家中,很多都是当年的外语老师。因为外语老师是最早接触到外国文化的一批人,也是对某个国家相对了解的人,在此跑个题,说明文科生还是大有可为的。
在很多不知真假的传奇故事中,马云为了支撑翻译社曾去义乌批发袜子、内衣、手电筒、发传单等等,由此可见,马老师老早就在外贸领域深有耕耘,不仅想到了前端的翻译,还深入后端供应链 。
虽然后来马老师如日中天更多是因为国内的淘宝天猫,但其实阿里的发家还得说说alibaba.com.
一开始阿里巴巴还不叫阿里巴巴,叫做“中国黄页”,顾名思义,马爸爸希望“建立一个中国最大的国际信息库,通过网络提供供需信息和供货渠道”。然而虽然这个网站在今天看来也算国潮风十足,但显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著名的“北京伤心”,就是马爸爸带着这一腔热血的计划来到北京想和外经贸部合作却被无情拒绝的故事。
推荐阅读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行程码|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相关扩容设备测试所致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
- 亚马逊|全球跨境支付公司Thunes任命新高层,助力中国跨境电商卖家
- 故障|中国电信网络故障频发!多地网友称行程码“数据查询异常”
-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推出天翼空中上网产品:支持在线音视频等
- 行程卡|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对相关设备紧急扩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