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厉害的APP都经历过的3个阶段,你知道吗?( 二 )
产品本身需要不断革新,不断满足需求、不断优化需求,用户对产品的体验会变得挑剔,它们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作用。
从搭建产品社区的角度出发,我提出了一个观点,产品的发展有“打磨核心功能、发现用户需求、创造用户需求”三层思维。这个观点跟KANO模型有着非常相似的关系。
二、产品的三个层次这三层高度,是从用户、平台两方面的角度去思考得来。
1. 打磨核心功能当用户下载一个APP,会使用产品本身的核心功能或服务,例如你下载了理财APP,你首先关注的当然是理财本身;所以完善产品本身的核心功能/服务是第一层思维。
2. 发现用户需求第二层思维是,从产品的角度出发,是发现更多需求,目的是尽可能留住用户;就像上面举的例子中,陆金所、蚂蚁财富、QQ都是出于这点考虑。
一个产品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满足基本需求以帮助用户解决基本问题,例如支付宝开始是为了解决用户在网购时的支付问题,微信刚开始是为了解决用户语音通话问题。这些基本需求我就不在这详细展开了。
一般,首次进入APP发现页的用户,如果不是某些活动或者功能的需要,绝大部分用户基本没有明确浏览目标。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思考这时候要用户逛什么,看什么?
首先发现页需要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就像一场男生等待妹子的第一次约会,少女对男生的期待一样。有多少期待被满足,就越有戏。
我们需要满足用户的好奇、期待的心理以外,还可以提供更多与核心业务或核心功能相关的新需求,这里我把它定义为发现需求,这部分我会在下面的会举例子详细探讨。
3. 创造用户需求
文章插图
乔布斯: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曾说过:我们要把屏幕上的按钮,做到漂亮得让人忍不住想舔一舔。
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的人生传奇不可复制,敏锐的商业嗅觉,非凡的创新意识,造就了这样一位IT业的奇才。生命张扬的存在又悄然而去,他留下的东西太多了,岂止是苹果公司和它的产品。我特别惊异于乔布斯事业的行迹中展现的奇绝的质量观。质量是“满足用户需要”。
乔布斯正是用他创新的高科技高质量的产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赢得了用户。
可以说,乔布斯改变了人们与身外世界的关系。
从IT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皮克斯动画,一直到现在风靡音乐和通讯市场的iPod、iPhone都是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的证据。
出乎我们的意料,乔布斯却坚信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当年,福特也曾有过类似的话——如果你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要什么,他们绝不会说是汽车,而会说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
乔布斯初听此言,茫然不解,以为是他狂妄的对用户以“上帝”的蔑视:用户的需要居然是他“创造”出来的?
在营销学里面,消费者往往是短视的,在他们的消费意识里,只停留在WANT层面,NEED层面只在他们的意识里,这就是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根本原因。
文章插图
古典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提出一个理论,叫做:供给本身能够创造需求,又称萨伊定理。
萨伊定理是说:在一件商品已经供过于求的时候,生产商总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新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商品来制造新的需求。
拿最常见的扫地机器人来说,用户的需求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而当这种商品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乐津津地去买。
还是上面的例子,假设在送礼物的环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妹子们从小到大收到的礼物翻来翻去也就是那几种,口红、鲜花、巧克力,如果男生第一次也是送这些常规的礼物,想想都知道是多没有新意。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