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造节”12年,一文看懂“双11”进化史( 五 )
“前年我囤了不少消毒液和洗衣液,去年又买了四大箱抽纸和许多洗发水,愣是到现在都没用完。我今年‘双11’的宗旨就是缺什么买什么,绝对不多买。”曾在去年“双11”期间疯狂购物的琳琳告诉采访人员,因囤积了大量日用品,自己的生活也产生了不小的麻烦。
“今年初我经历了从一楼到六楼的搬家,我的个人物品不多,唯独这些日用品很沉,最后还是花钱请人给我搬上楼的。买这些东西省出来的一点儿钱全都在这次搬家中花费出去了。而且囤的这些东西都堆在屋里,造成的空间拥挤感已经远远超过了省钱带来的快感。”琳琳说道。
采访人员发现,在跨店满减的优惠诱惑下,不少尾款人先是沉浸在“买买买”的快乐中,又在收货后马不停蹄地或退款、或转卖,为冲动消费埋单。采访人员在名为“拼组/双11/我跟你拼了”的豆瓣小组上看到,目前已有不少网友发帖转卖自己在第一轮“双11”活动中买到的商品。
“家电、家具等刚需大件可以在‘双11’期间买,其他可买可不买的就不买了,没必要为了买而买。”一位正在社交平台转卖化妆品的网友对采访人员表示。
对于消费者日趋刚需消费的原因,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认为,“双11”已经迈入第13年,用户已经趋向理性。再加上如今电商促销颇为频繁,可以说是月月有,无非是力度大小的差异。当促销对用户来说已经成为常态,他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在选择上也自然更为理性。
从走过12年的“双11”
看我国消费市场蓬勃生机
在国内市场强大需求驱动下,12年前催生出的“双11”一直以来都是商家的大促狂欢,也是让消费者享受快乐购物的节日。
不知不觉中,“618购物节”、“1212购物节”、上海“五五购物节”、北京“六六购物节”……各种购物促销节日也纷纷诞生。
容纳众多购物狂欢节的中国市场,依然呈现巨大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1133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263亿元,增长18.7%。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常态下,网络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
消费热潮的背后,是对行业发展的冷静思考。从小红书搜索数据来看,今年“双11”预售开始到现在,新消费国货品牌比往年更加亮眼,“国货”相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约50%。有专家表示,当下正是诞生消费品牌的好时代,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20多年积攒的产品人才,通过本地化的营销思路和洞察,能够快速产出符合中国当代年轻人需求的海量优质品牌。
国内的市场活力同样吸引着国际上的竞争者。正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进博会上,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汇聚于此,更有众多的首发新品亮相其间。不少展商在搭建展台时一并将直播间也搬进来,只为能乘上“双11”的东风,实现从展品到商品的“一秒变身”。
“不论市场需求如何火热,要实现商业的信心提升和内需的拉动,关键还是看企业和平台经营者能否制定简单的优惠措施,商家能否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陈音江说,“各方都应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消费实惠。”
【 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造节”12年,一文看懂“双11”进化史】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中国商报、经济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以旧换新|从创新产品到升级服务 京东电器年货节以“后背”担当谱写守护篇章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商家|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 百叶窗|淘宝上要价900的杜亚电动百叶窗拼多多上就卖600,让我来试试水
- 返现|淘宝“好评返现”没了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
- 天猫|电商行业怎么了?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很现实
- 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京东、B站跌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