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这届双11,年轻人都被拼多多的国货俘获了?
文章插图
双11第13个年头,消费者正在变得更为理性。国货品牌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前国际品牌为中心的消费格局正急剧改变。
作者 | 杨铭
编辑 | 刘珊珊
每年“双11”,都是观察国民消费乃至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样,也是观察电商行业新环境下未来走势绝佳窗口。
过去两年双11,一个明显趋势是大量国货、国潮品牌开始崛起,激发着80后、90后、00后等消费群体情感共鸣,既见证国民文化自信的崛起,也刷新着世界对于中国制造的印象。
与去年相似,今年双11又早早拉开帷幕,持续周期甚至明显更长。但外界最大关注点之一,仍是国货品牌能否延续此前“势如破竹”势头。
今年双11已近尾声,在一些电商平台,国际大牌的狂欢如火如荼,相反,国货、国潮品牌的声音似乎相对较弱——尤其是外资品牌,在某些品类Top10榜单中,兰蔻、香奈儿等占据绝大部分位置。
“国际大牌价格其实价格波动不大,但他们今年花更多钱买流量、买营销,在这方面很多国货品牌确实难以匹敌。”某国货美妆品牌负责人一语道破了其中究竟。
毋庸置疑,国货消费已成大势所趋背景下,双11不应只是国际大牌狂欢的游戏。
如何让更多接地气的国货品牌崛起?在业内人士看来,杰罗姆·麦卡锡《基础营销学》提到的4P营销理论(价格、产品、渠道、宣传)缺一不可,“从渠道来看,需要构建一个能给国货品牌持续加持,减轻其渠道成本,助力成为线上最核心增长渠道、营销的平台。”
文章插图
从双11激战仍酣的各大平台来看,目前有望成为国货电商平台第一选择的,或许是拼多多——与此前玩法相似,拼多多今年双11将继续延续百亿补贴思路,联合一百多家品牌旗舰店,加大补贴力度。其中,国货品牌、农产品品牌正是拼多多百亿补贴、流量资源、运营支持等倾斜重点。
在拼多多加持下,国货品牌能否继续迎来升级,真正引领新消费时代的网购新风潮?
01
新老国货“现象级”逆袭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赞美诗。
从1628年创立至今,张小泉已快400岁。作为刀剪行业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张小泉在历史长河里历经沉浮,已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业,成为国内“老字号”新生代表。
20多年前的“张小泉”,一度在时代浪潮中掉队。但在2020年,张小泉卖掉了3725万件剪具,相当于每天卖出10万多把剪刀;今年9月,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刀剪第一股”。
文章插图
它的涅槃新生,离不开近年来在线上渠道的经营——从2011年开始,张小泉组建了60号人的电商部,通过各大电商、微博、抖音等平台,加大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度沟通,收获了更大的品牌关注度。
招股书显示,2018年开始到2020年,张小泉线上销售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35.54%逐步增加到48.16%,达2.7亿元,几乎与线下持平。
各大电商平台当中,尤以拼多多渠道销售增长最快。“我们在拼多多销售的产品,既包括各大电商渠道主流产品,也为拼多多进行专门定制研发。张小泉目前已经在拼多多推出多款高性价比刀剪产品,迅速成为销量10万+的爆款。”张小泉电商总经理周丽说。
推荐阅读
- 年轻人|肯在游戏里花648的年轻人们,开始抢购打折的临期食品了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
- 月嫂|三大高薪又缺人的职业,曾经被年轻人抛弃,如今再度高薪翻红
- 吴洁|年轻人躲进在线文档
- 黑天鹅|花呗背后“套路”被发现?年轻人陆续关闭花呗,原因已被找到
- 在线文档|年轻人躲进在线文档
- 年轻人|困在系统里的年轻人
- 红娘|世纪佳缘下坠,年轻人"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