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这届双11,年轻人都被拼多多的国货俘获了?( 四 )


这一点,从百亿补贴效果不同上可见一斑。虽然各大电商渠道都先后祭出过百亿补贴,一大批“新老国货”也借助各大电商渠道成长起来,但都没有像拼多多这样持续、全面和彻底,给予国货品牌持续助力——比如今年双11,就联合国内外一百余家旗舰品牌,涵盖数码家电、美妆个护、服装箱包等众多类目,继续加码百亿补贴,且补贴不设上限;同时,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不设定金和预售,下单即发货,直减无套路。
对这些新老国货品牌而言,无论是百亿补贴,还是赋能商家的零佣金、零服务费政策,都可以让商家直面消费者,带来运营成本、渠道上的节省。“比较同类产品,老字号品牌价格普遍仅为一线品牌的几分之一。”上海美加净日化负责人就曾表示,“拼多多的综合运营成本较其他电商渠道低15%至20%,较线下渠道低更多。”
04
拼多多已成国货品牌第一渠道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11拼多多百亿补贴除了资源倾斜于国货品牌,还继续向农产品品牌倾斜流量资源、运营支持等。
自今年8月下旬公布“百亿农研专项”计划以来,拼多多对于农业的重视、投入便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悉,今年双11期间,拼多多百亿补贴覆盖了包括中粮、盼盼、康师傅、今麦郎等众多农产品、食品加工品牌,以及本土成熟的初级农产品地标品牌与崛起中的水果地标企业品牌。
以苹果为例,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资源倾斜,连续推出“苹果丰收季直播”及万人团等活动,并联合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四川、新疆六大苹果产地,加码补贴山西万荣苹果、甘肃花牛苹果等地标产品以及一众本土苹果企业品牌。
渠道|这届双11,年轻人都被拼多多的国货俘获了?
文章插图
这是拼多多极简供应链优势的一大体现——区别于传统电商渠道以大牌为主的传统供应链,拼多多的供应链优势,在于对商品原产地上游产业带的把控。
无论如何,双11发展至今,比拼的不仅仅是商品类目、品类,还要比拼谁更具有烟火气息,比拼的是服务与透明度。
“预售、红包、满减、优惠券等流程越来越繁琐,规则越来越复杂,消费者体验也越来越差。问题背后折射出平台、商家在消费者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观察人士表示。
但客观而言,截至目前在接地气、透明度上,做得相对最好的,仍然是拼多多。
仍以百亿补贴为例,自两年前上线以来,已经成为持续近900天的常态化活动,并以消费者为中心,主张打造“每天都是11.11”,成为推动其平台用户年均交易额持续增长的重要动能。
“随着我们的规模不断茁壮,我们更有能力,也更有责任来履行‘普惠’的使命。” 此前,拼多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磊如此表示,拼多多未来不仅是个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平台,还可以作为一个渠道,将创新转化为日常问题的解决方案。
显然,持续与各产业品牌共同成长,也是拼多多平台上,为何源源不断有新老国货品牌崛起与蜕变的重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表示,无数国货品牌浮沉经历已表明,短期内销量、流量的急于求成,可能只会让国货昙花一现,如何长期建立品牌资产、稳定输出高品质产品,打通产品、品牌、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升级、创新的产品及体验,才能让国货品牌得以蜕变,走得更长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