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域|为什么所有平台都想带货?( 三 )


以泡泡玛特为例,其首席消费者运营官周树颖对市值榜表示,目前泡泡玛特全渠道注册会员数已经超过1800万,其中微信会员数超过1000万。
周树颖称,泡泡玛特在微信的业务以私域为主,他们引导在线下等渠道培养的种子用户、核心用户,进入到泡泡玛特的私域大盘,通过微信小程序这一场景进行变现,这也导致,微信小程序领跑泡泡玛特各渠道的增长。
而他们引导用户的途径,就包含了微信广告、公众号、视频号等等通路。8月份,泡泡玛特在视频号进行了直播首秀,三天下来,收获了130万观看,交易额超2500万。
这也反映出当下商家在视频号做直播的一个天然优势:视频号背靠微信生态,微信是当前国内最大的私域流量平台。
微信主要靠用户自身的社交网络进行流量分配,这种流量分配机制决定了它能够给予商家更多的主动权,而且微信本身作为社交工具,方便商家对粉丝群体的精细化运营,适合商家经营私域。
但也要注意到,在未来,纯粹的私域与纯粹的公域都不可取,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才是重中之重。
03 生态:未来终极战争
我们在上文中曾提到,直播电商带来的是一场商家带货的效率革命。
这个效率提升的故事可以分成两点来看:
从交易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直播的内容形式,实现了种草效率及成功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平台方都在加速包括电商工具及组件在内的生态布局,为的是完成消费全链路的覆盖,补上最终的“成交”环节。
从商家生意增长的角度来看:第一,构建私域流量池有助于提高商家在平台的粉丝价值,降低销售成本;第二,建立私域流量有助于增进商家和粉丝之间的信任,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从而促进GMV的增长。
公域|为什么所有平台都想带货?
文章插图
但这涉及到两个问题:商家如何从平台的公域流量中获取私域流量?平台又该如何平衡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关系?
这与平台当前的生态能力密切相关,我们以视频号为例:
今年5月的改版中,微信进一步打通了公众号和视频号之间的直播关联,视频号和公众号实现了双向导流,再到10月初,企业微信与视频号也实现了打通。
这些变化说明了一点:视频号直播实际上是商家在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中的连接器。
变化也显而易见——改版后首日,情感公众号大V刘筱仅在直播两个小时内,就实现了100万人以上的观看。
再从整个微信生态的视角来看,微信生态的运营模式大体分为内容平台、沟通渠道和销售转化三部分:
内容平台——公众号、视频号、朋友圈;
沟通渠道——个人微信号、企业微信、微信社群;
【 公域|为什么所有平台都想带货?】销售转化——视频号直播、小程序;
整体来看,这其实形成了一条“内容+社交+交易”的链条。
对商家而言,他们通过内容平台展示产品,吸引用户进入沟通渠道,再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同时,将用户引进直播社群等沟通渠道,以加入会员、专享优惠、积分兑换等方式增加客户触达率与转化率,进而实现销量转化。
由此,这也是商家在微信生态内打造私域流量、及私域流量变现的一个通路。
护肤品牌修丽可在双十一前夕,开始在视频号进行常态化直播,其微信商城运营负责人向市值榜透露,他们直播间的销售额处于稳健增长态势,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单场直播的销售额就翻了2倍;视频号直播间的新用户转化率高达78%左右,远高于全店的平均水平。
“我们发现新建立在微信商城生态的品牌,做小程序直播前期需要做私域人群的蓄水,这一动作需要时间去搭建,而视频号不太一样的是,它首先是微信生态的一个公域。”在修丽可方面看来,在视频号直播,能够为品牌在私域流量的运营上,带来更多公域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