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拥挤的双十一手机市场,依旧“不够高端”( 二 )


比如凭借小米MIX4、MIX Fold两款机型,小米手机在整个双十一期间就拿下了天猫、京东双平台4000元+价位段手机销量和销售额的双冠;vivo今年发布的X70 Pro+也在双十一期间斩获了天猫平台安卓手机5K+价位段销量和销售额的双冠。
手机|拥挤的双十一手机市场,依旧“不够高端”
文章插图
国产品牌的高端化战略,市场和消费者对国产旗舰的接受度尚需时日来完成过渡和积累,无须悲观。
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还需沉淀,厂商们对此显然有清醒地认识。在高端市场短时间内无法获得绝对突破的情况下,他们一直都比较擅长的中低端市场就成为了绝对不能丢失的“基本盘”。
你会发现,在围绕双十一中低端市场的这场争夺战中,国产手机品牌们将各种市场策略和手段玩得可谓炉火纯青。
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今年手机市场中低端市场的价位分布更加密集。尤其在0-999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的几个主流价位段,每一个价格区间都会有多款国产机型分布。
这些机型不仅在售价上相对接近,在产品配置上也高度雷同。用网友们的话说就是,手机品牌的研发部门似乎成天就在那里做配置上的“排列组合”。
【 手机|拥挤的双十一手机市场,依旧“不够高端”】战略调整之后的内卷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品牌和产品线战略的调整,引发的一系列“内卷效应”。从去年开始,主流的几家大厂都陆续完成了对旗下子品牌和产品线的调整。小米与Redmi、OPPO与一加、realme,vivo和iQOO,再加上华为和刚刚完成品牌整合之后的荣耀,构成了当前手机市场的国产主力军团。
抛开华为和荣耀来看,前面七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子品牌保基本盘,主品牌全面冲击高端”的战略联动。这样一来,实际上原本就很“拥挤”的国产主流手机市场,相当于一下子多出来的四五家“新品牌”,以及这些新品牌带来的十余条新产品线以及旗下的数十款新机。
手机|拥挤的双十一手机市场,依旧“不够高端”
文章插图
这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国产手机市场的竞争。尤其在千元档,各家都不想丢失掉这块拥有最庞大用户群体和最广受众面的市场。
更关键的是,除了Redmi、iQOO、realme真我这样的新势力之外,OPPO、vivo,也包括小米、荣耀本身在这些非旗舰价位段也有自己的产品线分布。即便是考虑到原有渠道的供应和维持问题,这些主品牌也需要保留这些相对低价产品的供货。
手机|拥挤的双十一手机市场,依旧“不够高端”
文章插图
这个问题从近段时间运营商们的合作伙伴大会的订货数据就能看出来。各家依靠运营商渠道的出货量占据的比例并不小。尤其是OPPO、vivo两家,动辄数千万的运营商采购量,是绝对不能丢失的大蛋糕。
而从产品来看,OPPO的K系列、A系列,vivo的S、Y系列这样的中低端产品线也正是这部分市场的主力。
双重刺激之下的新举措
除此之外,全球范围内的元器件短缺和结构性供应失衡,同样也是导致双十一“套娃机”遍布的重要原因。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相继出现元器件供应短缺的问题。除了大家都了解的CPU、内存、射频等主芯片短缺之外,电源管理IC、显示驱动器IC、应用处理器(AP)等手机、PC都会使用到的其他元器件半导体部件也都基本供应短缺。
手机|拥挤的双十一手机市场,依旧“不够高端”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华为遭遇的困境也让几家国产手机大厂开始有了更多的居安思危的意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之下,各家也开始有针对性地做了预案,一些元器件的储备工作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