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v|双11一定还会走更远( 三 )


可以看出,电商GMV的增长幅度,符合经济规律走势。而且,从去年来看,在疫情影响减弱后,消费市场迅速回暖。
经济变化带来消费行为、消费品类及零售业态变迁。借鉴美国消费及零售变迁趋势,目前中国“理性消费”意识正接棒品质消费,这对电商的GMV增长会有一定影响。
零售行业观察人士林奕龙认为,最近两年在疫情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国内外餐饮、旅游、百货等很多行业受到不小影响,失业、裁员、降薪并不鲜见,不论是主力消费群体70后、80后,还是更加年轻的90后、Z世代,在花钱这件事情上,人们消费习惯发生着巨大改变——理性、成熟消费,成为主要消费宗旨。
就连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今年11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专门推出《工作提示》,从八个方面规范促销经营行为,提倡消费者理性消费。
gmv|双11一定还会走更远
文章插图
因此从消费侧来看,体现在双11上的表现就是,不再像以往那样肆无忌惮地买买买了,比如囤下未来1年的洗衣服,而是从实际需求、产品本身出发决定消费。
“双11已经13年了,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当初的疯狂早已逐渐褪去,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27岁的Sherry就说,自己会更加理性地看待电商大促,提前做好预算和研究。
相关数据证实了这一点。《两次爆发背后的“双11”消费行为变迁》显示,双11第一波消费者超半数为长决策周期者,即下单前研究超30天;超四成第一波消费者进行了复购囤货,如美容护肤、彩妆香水、婴童用品等类目。近四成第二波消费者进行了品类尝新,如酒类、大家电等类目。
此外,直播电商、垂直电商兴起,也一定程度分散外界对电商平台的注意力,所有电商平台获取新用户都越来越难,GMV增量数字也不可能都一直漂亮。
“可以说,在上述几大因素综合影响下,双11依然在庞大基数上保持持续增长,已经很难得,阿里完全可以讲一个GMV数字的震撼故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阿里主动与“GMV数字崇拜”作正式告别,既是回归商业本质,更与自身变化有关。
03
平台、商家、消费者都想淡化GMV
作为中国经济繁荣的象征,过去13年,双11已经成为一个重塑制造业、拉动内需的重要消费节日。虽然外界每年对双11关注度最高的就是GMV,但对阿里而言,淡化GMV数字的想法,并不是今年一时兴起。
早在2013年,双十一成交额仅为350亿时。马云就如此表态:“我觉得数字不是我们今天所关心的,应该关心的是数字背后,通过数字去真正地理解市场的力量。”
彼时,多元数字化生活方式刚刚兴起,线下传统行业才开始感受到线上的冲击。很多人认为,可以从GMV数字中,看到一个品牌如何再次升级,改变受众认知的机会。
2016年Q3财报开始,阿里巴巴开始启动去GMV化,再也没有披露过季度总GMV,刻意淡化对GMV数字的追求。那一年6月,马云公开宣称,GMV不是衡量电商增速的唯一标准,也不是衡量阿里的标准,阿里真正的价值在于商务基础设施。
gmv|双11一定还会走更远
文章插图
那一年的双11,天猫成交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参与品牌98000家。而在当年的双11之夜,马云面对媒体再次强调,双11不要只看GMV是多少,而要看给大家带来多少快乐。
后来,多位阿里高管均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关注GMV意义不大,更看重发货履约情况,客户体验等”的类似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