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阿米巴”论战即将上演:曹寓刚确认参与,刘润已收到邀约( 六 )


B. 反映市场真相的原则:以上述方式定价时,不能只讲一时的公平,必须同时关注市场要素,如果同类工作在市场上有明显更高或更低的定价,内部定价时就要加以参考。
C. 实力主义而非绩效主义的原则:稻盛先生在《阿米巴经营带来企业持续发展》一文中指出:“在京瓷的阿米巴经营的运用中,这种哲学的渗透反映最为浓烈的就是薪酬制度。”
简单而言,就是不以业绩的绝对值来对部门和个人做出评价,而以“进步性”等指标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这样就能避免内部定价影响部门和个人的考评,避免大家在内部定价上产生纠结,在逻辑上打破部门之间零和博弈的窘境,让定价不再成为“难题”。
三条建议
刘润老师究竟错没错?
不重要!
百家争鸣,各有所长。只要自利利他,以落地实践为基础,以中肯严谨的逻辑,实事求是的探讨和交流,为中国企业赋能,我们一定倒履相迎。而且,我们对于刘润老师“警惕假阿米巴泛滥”的文章主旨是举双手赞成的。
所以,小曹有三条建议,送给刘润老师。
1. 真诚沟通
刘润老师在的第二篇文章一开头,有不小篇幅关于“砸人饭碗”之类的表述。小曹认为大可不必,免得让读者觉得刘润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力缺乏正确的认知。君子,和而不同。
此外,小曹也不认为会被刘润老师砸了饭碗,反而感谢刘润老师提出了话题,借助这些问题,双方可以展开学术讨论,帮助更多人正确理解稻盛经营学和阿米巴经营。真理越辩越明,只要秉持“真诚”的态度,展开理性认真的讨论,就一定会给读者、给企业带来帮助,也一定会对彼此有所助益。
2. 明确定位
建议刘润老师梳理一下自己的专长,分析一下自己的定位,以便更好地服务自己客户,同时也能避免在自身专业领域之外犯下错误。
误人误已。
个人觉得,刘润老师的定位偏向于“商业评论家”或“商业分析师”等角色,而非专业咨询师。
因为专业咨询师需要源源不断的成功案例的背书,而刘润老师擅长于对最新的商业信息、商业事件的分析、梳理和总结,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但对企业的有效辅导和咨询,以及对经典商业理论乃至哲学思想的深入刨析,似乎不是刘润老师最擅长的领域。
尤其是,咨询师这个行业最忌——纸上谈兵。
3. 案例说话
如果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咨询师,就得有拿得出手的案例,这样的案例不是“想当然”就能写出来的,而是需要“下苦功”去到企业现场,反复磨练才能成就的。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如果刘润老师想以“咨询师”自我定位,那么建议刘润老师多以自己的实践案例说话,而非作为“评论家”发言,毛主席说:“实践出真知”。在企业管理领域,更是如此。
引用我灵魂之友,唐军师所说——写阿米巴文章,并不是小曹的专长,做阿米巴咨询,才是。
惭愧,小曹与盛和利他团队始终坚持以实践说话,以事实说话,以案例说话。文中提到的那些案例,欢迎刘润老师做实地调研与验证。
最后,再次感谢刘润老师抛出阿米巴的话题。中国至少有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如果通过双方的讨论,能帮助到更多企业,哪怕其中极小的一部分成为“持续高收益的幸福企业”,那也是善莫大焉。
与刘润老师共勉。
读者朋友如果需要理解阿米巴经营的逻辑体系和作用原理,建议阅读稻盛先生的经典之作《阿米巴经营》。
如果觉得书本内容专业性太强,也可阅读拙作《一文读懂正宗阿米巴》。如果读者中有刘润老师所言的导入“阿米巴”失败的企业,或是希望正确导入阿米巴的企业,建议先阅读拙作《5条干货!阿米巴导入前准备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