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互联网的尽头是电商( 四 )
11月18日,有消息传出,过去半年字节跳动的国内广告收入停止增长,这还是字节自2013年启动商业化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百度、字节尚且如此,其他平台也是一样。2021年Q3,知乎线上广告业务收入为3.21亿元,同比增长38.9%,从增速来看,较一季度的70.1%和二季度的48.4%有所下滑。
因此,无论是为了做大营收,还是“坐稳”营收,平台都有动力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这些年,豆瓣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豆瓣时间”,知乎也开通了值乎、知乎Live等付费问答;B站推出了大会员和直播打赏分成的增值服务,知乎也有盐选会员……最终,各平台殊途同归,看上了电商这门生意。毕竟互联网变现渠道也就这些——广告、游戏、增值服务、电商,还有其他,选项不多。
在社区平台中,先行者有虎扑和豆瓣。虎扑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交易区,并于2009年推出电商平台卡路里商城;豆瓣则在2013年上线了导购产品“东西”,可以链接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中国)等电商网站的商品分享。但都效果不佳。
目前B站会会员购和UP主推广橱窗;小红书、抖音、快手也有商城;知乎则在双11试水的“知乎福利站”外有“知乎周边”电商板块。
即使微信、百度等巨头,也纷纷尝试电商业务。2008年,百度就推出了C2C电商平台“百度有啊”;此外还有2010年的“乐酷天”,以及2015年的“百度MALL”……即使均以失败告终,百度也从未放弃电商这块业务,2020年还上线了“购物”频道。不过仍旧没激起什么水花,在社交平台脉脉上,有人直言:“百度还有电商的吗?”
同样,微信也从未放弃。目前九宫格中有腾讯惠聚,同时还在今年4月,将小鹅拼拼从微信小程序独立出去,上线小鹅拼拼APP。
03电商没那么好做
互联网扎堆做电商的A面,当然是电商市场巨大的、诱人的“蛋糕”。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0》显示,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21万亿元,其中商品类电商交易额27.95万亿元。
但在“蛋糕”的背面,则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对于内容社区平台,电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尚不可知。
内容社区有一个由社区调性、商业化、增长构成的“不可能三角”,即三个目标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调性是社区平台区别于其他的典型特征,也极有可能成为规模增长,以及商业路上的绊脚石。比如B站在寻求“破圈”,扩大用户时,就有老用户心寒于B站正在“抛弃二次元”。如今内容社区平台做电商,也在遭到调性的反作用力。
电商给知乎带来了新的盈利想象空间,也给一部分用户带来了收益。比如数码答主熊猫告诉燃财经:“目前每个月带货的收入大概是2000元。因为数码产品的佣金比较低,化妆品和零食等佣金比较高。同时,每个产品的佣金并不固定,其中知乎会从佣金中抽出三成,剩下七成是创作者所有。”
但伴随着商业化步伐的不断扩大,也有不少老用户感受到的是社区氛围的弱化。提起知乎,老用户都在怀念以前社区的高质量。“2015年、2016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知乎真的配得上高质量这个词,那个时候我还会上知乎讨论学术问题。”卡农回忆,随着知乎“破圈”,越来越多人加入知乎,高质量内容的比例也被稀释了。
“这几年,知乎在商业化方面的尝试,确实损伤了部分用户体验。比如,视频赛道火起来了就加视频回答,IP文创产品火热了就做产品……”陆洋无奈道,“最近打开知乎简直抓狂,很多回答里都穿插着一些商品链接,还有一些明显是软文。”
“我理解要破圈,要有更多的用户,但破圈也有副作用。以前我用知乎,是因为这里有高质量的内容产出,哪怕有人推荐好物也觉得是真实可靠的。现在,我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信息,对知乎的信任度也降低了。”陆洋表示。
推荐阅读
- 小红书|等老了改名吗?小红书成功注册老红书商标
- 飞书|泡泡玛特与飞书签署协议,将使用飞书及飞书OKR办公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说明书|收货,也许才是买家电最大的坑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