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什么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真正的阻碍?( 二 )



可当给客户交付结果时,客户终于在最后开始质疑起当初让他们接受的方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三体》那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如果只指出问题,不给解决方案那就是耍流氓。

所以你要问怎样才是很好的服务方式?跟着客户下到一线,才能沉淀出各行业应用的最佳实践。若想服务好用户,首先要成为用户。这句 C 端产品中经常说的一句话,同样应该让每个做 B 端产品的朋友所铭记。

2. 权力的把控

这部分内容笔者在前面的文章曾提笔带过,其实第三方数据公司间的竞争很大,除了抢客户,还有抢员工,笔者在公司群经常在新人介绍的简介中看到:大家好,我叫***,之前来自**数据/咨询公司……

而第三方公司除了在日常宣传、员工手册中强调项目的保密性外,也在实际的团队管理中贯彻落实,这里就列出一些笔者现公司的一些限制举措:

KA (关键客户)客户的负责人全部由总部的人员担任,涉及到重要方向的会议身处客户公司的人员反而无法参加,只能在安排任务前才听到转译后的会议精神;

企业知识库内容匮乏,各团队间几乎没有人员、知识经验的互动;

团队周报、群组等信息隐藏化,非核心员工无法知晓公司的动向……

这波骚操作后,公司很多人员确实消息闭塞,甚至在离职后也不会给公司带来威胁。可最终的结果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其实,和身处客户公司处的员工在闲聊时或多或少了解到大家都表示自己缺乏参与感,没有主动权,就像一个工具人。这里,我想再次分享一下俞敏洪讲述管理的视频截图:


数字化|什么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真正的阻碍?
文章插图

内容来源:抖音APP 混沌大学

更危险的是,这样会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创造力,而即使再快的火车头,也会因为车厢的转速限制而限制自己的转速。

第二大阻碍: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客户公司

“**总,您好,有时间确认一下方案吗?”

这个场景是否熟悉?其实面对一些官僚主义化的企业客户,我们就得需要这么称呼客户。而在服务的几个企业客户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特点:自发寻求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要比政策导向被动数字化的企业更加开放包容(不在乎某总、某部长、某哥的称呼)。也恰恰在这些主管满天飞的公司里,笔者感受到了客户企业内的阻碍。

1. 繁琐低效的流程

在服务某客户企业,我们按照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方式调研业务时,就遭到当头一棒:我们被告知不得擅自接触业务团队,且调研业务团队时必须由客户公司的数据团队发起,或依赖于数据团队的调研内容直接设计。后来我们进入了比较漫长的过程:发出请求→等待→跟进→等待→跟进……你可别以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偷懒了,事实上像第三方数据公司内的每个人要负责多个项目的多个任务。

繁琐低效的流程,还有落地开发阶段。在某公司项目中(签订项目的合作方式是我方提供设计,客户方负责开发)笔者主导的一款主题域分析的固化看板完成评审后,足足等了3个月都没有消息,甚至之前协助推动的业务同事都离职了这个看板的开发还是属于搁置状态。

最后就是在验收过程了,验收就代表着结项,结项就代表客户公司需要向第三方数据公司缴纳尾款。这时候那些着急让我方上线看板的客户伙伴们就不是那么积极了,印象最深的是最近某客户项目一期验收时,在通讯软件邀请客户公司的伙伴们参会基本上没有响应,甚至还要跑到客户现场的工位一天找好几次才能找到,有时候大半天的时间就在来回走动、语音电话、打字沟通中浪费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