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加拿大鹅耍"大牌"( 四 )



大牌|加拿大鹅耍"大牌"
文章插图

(图源:闲鱼截图)
截至发稿前,这条“闲鱼”上的帖子浏览已超过了一万,而这只是“假加拿大鹅”生意的一角。
在加拿大鹅天猫官方旗舰下,一件价格上万,月销超两百件的羽绒服评价里,充斥着人们对这只鹅“又爱又恨”的情绪。正面评价如“正品,很完美”“好看,不愧是大鹅”,负面评论里也有“服务太差”“尺码不适合”等。
但尽管被吐槽声包裹,又或是如今深陷舆论危机,在上海、南京等地,加拿大鹅旗舰店的门前依旧是人潮涌动。
探究根本原因,实际上“加拿大鹅”早就超越了作为功能性服饰的商品价值。换言之,其不仅是朋友圈的社交货币,更是一张人们快速寻求圈层与阶级认同的“通行证”。
这种被异化了的消费价值观或许是助长加拿大鹅如此傲慢的真正原因。
而在加拿大鹅之外,反观国产羽绒服品牌的生存却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从1975年,我国第一个羽绒服品牌“双羽”诞生算起,鸭鸭、雅鹿、大羽、波司登、雪中飞等羽绒服品牌逐步组成了中国羽绒服的初代力量。
在经历了跑马圈地式地扩张后,国内羽绒服品牌逐步意识到时尚化与高端化的重要性。而作为高端羽绒服的启蒙者——加拿大鹅在当时成为了中国羽绒服品牌仰望与追赶的对象。
一个共识是,无论从产品或是营销来看,国货羽绒服正越来越卷。
比如,总部位于浙江嘉兴的一家叫做Orolay羽绒服品牌公司专注跨境羽绒服生意,曾被纽约时报、CNBC、STRATEGIST等多家外媒称为“亚马逊外套”,颇受纽约富人区的追捧。创始人邱佳伟曾为判断美国人对羽绒服的喜好,与同时一起坐在咖啡店门口,对来来往往的路人穿的款式进行详细记录,用这一“笨方法”调研——“拿个小本子在画‘正’。”

大牌|加拿大鹅耍"大牌"
文章插图

除了调研,更多的国内高端羽绒服品牌则不断将黑科技融入产品,如某知名品牌在最新发布的系列产品里,实现了“北斗定位搜救系统”在羽绒服领域的首次应用。
但颇为遗憾的是,在中国的羽绒服赛道上,依旧没有品牌能够与加拿大鹅抗衡。689元,一件“假大鹅”的价格,在淘宝上你可以买到两件雪中飞,一件Orolay或艾莱依。
而在Orolay的天猫官方旗舰店上,这一在亚马逊上热销的羽绒服品牌,目前的粉丝数尚且不到7000。
在中国羽绒服这一千亿规模的市场下,内卷的国产羽绒服品牌与被宠坏的加拿大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上海消保委的工作人员质问加拿大鹅为何区别对待时,代表“加拿大鹅”回应的一位黄发男子直接说道:“下一个问题”。
这份傲慢下,不免让人回想起雷斯宣布进入中国市场时的豪情壮志:“我们在中国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可以肯定的是,“加拿大鹅”在中国的旅程或许才刚刚开始,但傲慢的“加拿大鹅”此刻或许应该放下傲娇,直面自身的问题。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