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移动互联网:又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群雄混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隐马数研”(ID:yinmashuyan),作者:隐马数研,36氪经授权发布。
前言天下久分必合,久合必分。辉煌的巅峰期过后,中国移动互联网从BAT三足鼎立走进了字节、美团、拼多多等新生代引领的战国时代。然而流量红利见顶、创新模式匮乏,互联网新老巨头们为了实现持续增长,纷纷选择抄起家伙杀向对手的最为坚固的大本营。这样正面硬刚的厮杀对行业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谁在真打而谁又在佯攻?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终局会是怎样?本周隐马数研就用最新的互联网数据来作一番探讨。
01 再大的行业也是有天花板的互联网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各家头部企业每年都投入大量资源探索新业务为下一条成长曲线做准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不过近半年来,移动互联行业中种种“业务创新”却引起了隐马君的好奇:美团干起了电商,拼多多涉足了直播,微信玩起了短视频,抖音做起了本地生活……要知道这些可不是传统意义上开辟增量的模式创新,而是直接端着碗筷冲进其他巨头家里抢饭吃的“宣战行为”。
每个互联网巨头在业务上都有自己的基本盘,且城墙高筑、壁垒森严。三国鼎立时代的BAT之所以一直和平相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互相攻不进对方的核心市场,几经折腾之后只能划清界线,各挣各的钱。
与一个领域中原有的霸主正面PK,一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新老互联网巨头们依然不约而同选择主动出击,齐齐陷入一场行业的混战之中,自然也是经过理性考量的。
隐马君认为,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
首先是流量成本。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建立在流量基础之上的产业,但如今移动端的流量成本已经涨到了几乎无法接受的地步。2020年拼多多以7.9亿的活跃买家数超越阿里成为全国第一,然而1.7万亿的GMV依然不能带来盈利(2013年阿里GMV约1.7万亿时的营业利润已超200亿元)。如此高昂的获客成本意味着,复制出阿里的经营规模是可以实现的,但要复制出阿里的盈利能力却已近乎天方夜谭。
其次是创新空间。互联网公司差异化生存和创新的空间在急剧变小。容易做且变现能力好的广告、游戏、古典电商里早就人满为患,以致于如今再难、再费钱、再边边角角的业务都有互联网公司去干了。再不抓紧的话,本地生活、农业生鲜、社区团购这些既重资产又重运营的硬骨头们也都要被啃完了。
最后是市场格局。BAT三国鼎立的时代早已过去,字节、美团、拼多多、京东、快手、滴滴、B站等战国新七雄快速崛起。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后,竟又再度走向分散。这是一个行业迈入生命周期后半段的明显标志。
增长是互联网公司不变的诉求。因此,切入对手们的核心地盘是在行业天花板将临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新老巨头们不得已的选择。这次,隐马君就选择从美团的电商、抖音的本地生活,和腾讯的短视频业务入手,观察互联网战国时代的最新变化,和对行业终局可能带来的影响。
02 美团:发力吃透下沉市场美团进入电商领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决策。
一方面,流量变现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流量运营方式的选择。如果只用使用时长来判断流量资源,美团是相当没有存在感的。这是由于美团从满足用户日常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需求入手,工具属性决定其流量运营的核心在于“频率”,而不是内容类提供者所擅长的“时长”。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向海龙|百度前搜索总裁加入传音,担任移动互联总裁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
- 王卡|宣告一个时代结束!中国移动:10086 App月底停止运营
- 10086|中国移动将于 1 月 30 日停止运营 10086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