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移动互联网:又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群雄混战?( 五 )


文章插图

其实腾讯对短视频不可谓不重视,前前后后进行过17次短视频产品尝试,但始终没有一款能够出圈,直到祭出了微信视频号这一大杀器。自从2020年初开始内测至今,视频号经历了多次的产品迭代,并在微信8.0大改版之后获得了更多流量入口。
从数据上来看,不论是从用户数的渗透率,还是从时长占比来看,视频号目前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张小龙在微信十周年的公开课上披露过,每天有33%的用户阅读公众号文章,而视频号最新的日活渗透率已经接近30%,与公众号的渗透率差距在不断缩窄,这与隐马数研跟踪到的数据也是相符的。从短视频行业的经验可以看出,视频的形式相比图文而言降低了创作和观看门槛,未来的潜在增长空间更大。



快手|移动互联网:又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群雄混战?
文章插图

▲ 注:以同时期微信的用户数据作为分母。
自2020年以来,微信的整体使用时长出现了显著的下滑趋势。而随着年初8.0改版以来,视频号的时长占比在稳步上升,目前已经接近30%,成为了支撑微信时长的中流砥柱。



快手|移动互联网:又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群雄混战?
文章插图

如果深入挖掘视频号产品的内核,隐马君认为,与其说是视频,不如说是“号”。腾讯依然按照微信体系的思路在做短视频产品,其底层逻辑与抖音快手有很大不同。
抖音和快手都是先有短视频内容,而后慢慢衍生出来平台生态。而视频号是根植于微信体系内,它的重点是“号”,其次才是“视频”,这是视频号和抖音快手在成长路径上的最大区别。
此外,对于用户而言,从不同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有显著差异。抖音的媒体属性更强,大屏单列的呈现形式更有利于公域流量的推送,最终的结果是推荐页面占据了用户的主要时长。早期快手的佛系运营促进了私域流量的野蛮生长,2020年9月的大改版以后开始注重公域流量的管理,但私域(关注页面)仍是快手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视频号作为微信体系的一员,天然继承了微信的社交优势,除了公域(推荐页面)和私域(关注页面)的推送机制,还有“朋友赞”这种独家的推送方式。这也是视频号在早期得以实现裂变式快速增长的秘诀。而根据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论坛上提到的,用户在视频号的关注/朋友赞/机器推荐页面中产生的播放量比例分别是1:2:9。



快手|移动互联网:又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群雄混战?
文章插图

视频号与抖音快手的推送机制差异,最终也体现在了内容的生态差异上。从头部内容创作者的分布来看,抖音和快手越来越趋同,娱乐性质更强的搞笑和网红类创作者撑起来半边天。差异在于,抖音的媒体属性吸引了更多明星和政务,而快手的电商业务成就了大批网红主播(参见2020年11月10日的隐马周报“抖音vs快手,谁将赢得短视频终极之战?”)。与抖音快手不同的是,视频号的头部创作者中,情感类和音乐类占据了过半席位,而搞笑类和网红类比例出奇的低。



快手|移动互联网:又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群雄混战?
文章插图

所以,隐马君理解视频号并不是简单替代或者蚕食抖音和快手的份额,而是满足了用户在社交场景下的新型互动需求。强感官刺激型的娱乐内容在抖音快手生态里会有很好的数据反馈,但在微信生态里反而会造成一定的社交分享压力;而老少皆宜的情感类和音乐类内容则有机会通过点赞和转发迎来裂变式增长,这一部分社交需求在过去并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