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展望2022,全域经营到底该怎么玩?( 三 )


首先3C电器是重决策商品,具有低频、高价、决策周期长等购买特点,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对线下场景也有着较大的依赖。
在此前一个阶段的竞争中,3C电器品牌的线下门店网点部署极广,且在线下渠道中,经销商门店与直营门店的比例高达9:1。这也使得全域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管理、运维及各方利益协调的诸多矛盾。
以vivo为例,在上一阶段的争夺中,通过广泛的线下零售点部署,vivo快速建立了渗透进各线城市的线下渠道终端。同时在线上,通过电商渠道的官方旗舰店,也从公域流量切入搭建了转化通路。
尽管在线下坐拥20万+门店与亿级规模的用户量,但这些用户的数据都分散在各个门店的导购手中,vivo始终难以对线下渠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盘活,对线下渠道的管理和沟通同样存在障碍。
这时「企业微信」的关键作用就凸显出来,不同于掌握在分散的导购手上的客户资源,通过企业微信,消费者的触达是通过品牌具有主动权的账号连接的。
正是通过企业微信,vivo将代理商、门店、导购、用户一同引导至线上平台进行一体化运营,在实现线下门店数字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线下公域向线上私域的导流。

微信|展望2022,全域经营到底该怎么玩?
文章插图
私域用户池形成后,微信还能够作为营销主战场,通过搜一搜品牌专区、视频号话题等微信内工具的多样玩法帮助品牌推新。
当我们纵观整个链路,其实vivo的全域经营转变,是在组织力、运营力、产品力和商品力上实现的多维整合。在《2021智慧零售私域增长指南》中,腾讯智慧零售提出了“四力”增长模型,阐释私域运营方法论。

微信|展望2022,全域经营到底该怎么玩?
文章插图
“四力”既能为品牌私域搭建、全域经营提供指引,也能够拱卫全域流量的整合与转化:
组织力作为私域高效运营的神经「中枢」,帮助厘清私域运营部门与企业组织关系。
商品力是助力商家品牌冲破电商红海的「尖矛」,需要灵活调节SKU宽度和定价策略。
产品力作为私域运营的「新基建」,能够完善体验、促进转化。
运营力则是盘活私域,实现GMV持续增长的「发动机」,通过丰富触点和渠道布局,贯穿从流量获取到运营转化的各个阶段。
在“四力”的宏观指导之下,当视线聚焦在具体的细分品类上时,实际的操作方法又有所不同,为此,《中国零售业公私域运营手册暨实施指引》也给出了平衡了品类“共性”与“个性”的答案。
五、公私域联动的全域价值野望在私域商业化过程中,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式,也没有可以复制粘贴的标准答案。
赛道不断细分、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迭代,需要的是抓住不同商业模式的共性维度,形成一套可参考、具有指引性的方法论。
私域用户池的关键是人,而从消费者角度分析购买决策,主要差异其实在购买频次上。比如同样是零售业态,便利店消费频次明显属于高频,而仓储会员店的消费频次就会更低。
因此,《指引》将私域的商业化模式归纳为高频、中频、低频模式,可以通过所经营的品类选择合适的全域经营方案。
比如,上一部分探讨的3C电器,明显是「低频」消费,此类产品客单价高、决策周期和决策链路长、消费者购买谨慎,同时也是最需要建立品牌信任的品类。
在前期的公域流量获取上,线下门店受地理空间限制,无法实现广域触达,通过广告投放、内容运营等方式实现公域流量的获取更为重要。中期则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的1V1导购、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内容传播持续唤醒私域;同时,小程序也能够承载体验环节,借助腾讯独特的社交生态,实现口碑传播的社交裂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