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论|品牌创新论:折叠人群-「新社群」创新模型:放下漏斗,搬起梯子(3)( 三 )


就如他们的广告语,“人至践则无敌·不出局就出彩”和“自己负责成长·战友负责陪伴”,共创“自律+他律”的成长践行环境。
在第二阶里,成员获得新的价值,他们自然愿意分享推荐给朋友;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好更强更笃定,安全感自然而生。
造界「新社群」,首先要思考——你能为社群成员提供什么新价值,帮助用户成长?
3. 第三阶:「找到同类」——获得归属踏级而上,迎来「找到同类」的三级归属。

  1. 归属强度Ⅰ:共同的兴趣——留在社群。当一位成员与有共同爱好相似兴趣的人在一起,互相激发出更多热爱,他会愿意留在这个社群。
  2. 归属强度Ⅱ:相似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喜欢社群。进一步,这个社群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让人感到同理且舒服,成员对这个社群的归属心态会得到巩固和加强。
  3. 归属强度Ⅲ:共同的信仰——热爱社群。再进一步,一群共同信仰的人,彼此赋能,或者共同创造生活或者改变世界时,必然催生出最强归属 。
任何理想社群,一定是一群对的人,共同活出生命状态。
以组建一个周末骑行社群为例。
这类社群的成员对骑行有什么理念吗?
他们之所以加入社群骑车,或许因为骑车有益于健康,享受与朋友一起骑行的乐趣,又或许是因为骑车是勇敢而爱冒险的运动,也可能是因为骑车是一项有益环保的户外活动。
如果仅仅是业余兴趣爱好,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也许就是一个周末活动群,随时邀请,随时解散;
假如为社群注入新意义的生活方式或者价值观后呢,比如热爱城市探索,比如减压解压,比如热汗运动,精准契合人群后,大概率是每周的骑行会成为每一个成员的期盼;
如果由核心成员将生活方式重置为一种共同信仰:“在路上”、“自由探索”、“不抛弃不放弃”,一个被热爱的强归属的「新社群」定然出现。
所以,想要培养一个紧密团结的强归属「新社群」——清晰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仰非常重要。
再回头看看阿那亚,除了8个大业主群共同商讨社区事务,还有近百个社群,戏剧群、跑步群、马术群、家史群、读书群、爱乐群、摄影群、舞蹈群、诗社群、风筝冲浪群等诸多兴趣群。
如果仅仅是各种兴趣群,各种车友会地产公司比比皆是,而唯有阿那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人生可以更美」——这个态度被树立在阿那亚立在大门口。

创新论|品牌创新论:折叠人群-「新社群」创新模型:放下漏斗,搬起梯子(3)
文章插图
因为这样的共同理念,邻居们在社群里自如的议事,共享共建社群;
在社群中寻找到共同爱好的人,参加各类热爱的活动;
在社群里以新的话题、新的故事、新的感动和新的启发触发新的人生;
在社群中重建新的生活方式,宣布自己乌托邦式的精彩。
很显然,得到巩固的价值观和信仰又会对成员的生活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这又成长真正的为用户赋能的核心动力。
4. 第四阶:参与感+分享权力+共建社群——身份和尊重!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部落,享受作为团体一份子的感觉;
但是更加渴望的是找到新的方式参与集体并做出贡献,这就需要参与感;还期望得到权力和尊重,彰显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分享权力。
「这种渴望和期望的力量非常强大,让我们很难满足于现在所身处的圈子。」
对商业而言,当用户因为「新价值」有了安全感,愿意加入一个社群;
当他「找到同类」有了归属感,愿意留在这个社群,这种关系虽然紧密,但很难持久,因为付出的单向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