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脱单盲盒成赚钱新项目 有对象的店员也来当托儿凑数

来源: 大众日报客户端 责编:古德 2021-12-15 15:07:03
大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 朱子钰
随着盲盒经济的兴起,“万物皆可盲盒”渗透至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玩具盲盒、文创盲盒、机票盲盒、彩妆盲盒等层出不穷,无一不让这曾经仅属于少数群体的消费模式日益被大众接受。
与此同时,盲盒的触角投射进了恋爱市场。今年8月,长沙一名大学生突发奇想,在街边开设“月老办事处”售卖脱单盲盒(也称恋爱盲盒),称花费一元钱就可以找到“有缘人”,迅速走红网络。此后,一元恋爱盲盒以燎原之势在全国多地陆续出现,从线下流动小摊扩大至网络小程序、APP,吸引单身者跃跃欲试。
虽然,恋爱与盲盒的“不确定性情感消费”有异曲同工之处,爱情的本质的确是一场未知旅途的冒险,需要智慧与勇气经营。只不过,仅靠这样的脱单盲盒真的就能“开”出一个心仪的对象吗?
“睁眼都不一定能挑着,盲盒又如何?”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中国超2亿人单身”的话题被网友热议,多少透出当下年轻人的无奈。
“你想脱单吗?一元留一个,一元拿一个,里面都是QQ、微信号。”一块用于介绍的LED灯牌、一蓝一粉两个盒子,分别写着“帅哥”和“美女”,一叠便利贴和若干支笔,这便是线下“抽”恋爱盲盒所需要用到的全部工具。参与者花一元钱,可以获得一张写有一个陌生人联系方式的纸条,或者将自己的社交账号写在便利贴上投入盒中,以此等待“千里姻缘一线牵”。
在步行街、夜市或者高校周围的精致小店,这样的“月老办事处”尤为常见。从心理学角度看,盲盒采用的是随机概率机制,引发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赌徒心态。具体到恋爱盲盒,消费者“花一元钱”在今天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如果真的能遇到一位“有缘人”,那便是“赚到”了,损失也不大,顺便交个朋友、扩大社交圈。商家采取低成本策略的同时,瞄准了年轻人喜爱抽盲盒那种未知神秘感和不确定性产生的情感满足,精准踩中市场需求。
一元恋爱盲盒走红后,有摊主透露:摆摊一个月后,平均每晚进账400元,女顾客居多,也有男顾客一口气抽取了十张纸条。其实,就商家而言,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一张桌子几个纸盒几张纸,开店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消费者“买卖不成”皆可赚。恋爱盲盒溢出的商业价值吸引了更多入局者,模式升级、功能拓展、战地转移……社交市场泛起层层涟漪。
毫不意外,脱单便利店应运而生,花样百出。成都某脱单便利店中,单身者花费29.9元将身高、年龄、星座、对理想伴侣要求等信息存入塑料胶囊瓶,同时还能拆一个别人留下的胶囊瓶。如果希望提高盲盒中的“对象质量”,则需办理店里几十元到1299元不等的会员卡。货架上陈列的胶囊瓶信息中,年龄最小的仅17岁。
在淘宝、闲鱼等APP搜索“一元脱单”,就会出现购置恋爱盲盒的链接。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部分网店,花费35元竟能购买店主的微信号。不仅如此,有商家将恋爱盲盒做成小程序,包装成创业项目,连源代码都可标价售卖,开发、推广、加盟,各个环节都能开发出盈利空间。一番操作下来,盲盒瞬间变了质。
大学生陈莉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她不会相信类似的脱单盲盒,“其实很不放心也不靠谱,谁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借用网络上的一句热门评论,现实中睁着眼都不一定能挑着的对象,盲盒又如何?”
泄露了个人信息 “开”出一堆惊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