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你还在用5why吗?对不起,5why已经落伍了。【标杆精益】

作者|张晓霜

来源|考凡咨询

全文总计5861字,需阅读15分钟,以下为正文:

最近和一位朋友交流质量管理,他是我所咨询指导的一个企业的OEM客户的SQE。

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态度严谨,也非常有能力的80后。他对质量工具的应用很重视,其中非常强调5why的应用。


而恰恰相反,他发现我对5why不太感冒,因而他觉得我不够重视质量工具的应用,因而交流的气氛有些尴尬。

因为他是我服务对象的客户,我还是表达得很委婉。但我其实很想说,你还在用5why吗?其实5why在我看来已经落伍了。

作为在质量管理领域摸爬滚打19年的我,不但不可能不重视质量工具,而且非常强调各种质量工具的应用,更专研如何保证各种质量工具的落地应用效果,

以致对多种现有质量工具的现有方法还不满足,因而不得不自己动手动脑对一些质量工具加以优化和改良。

5why就是我所改良的质量工具之一。

01
四个层面的原因分析

在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很多企业强调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深层次原因。这无疑是比简单地寻求表面解要好得多。

但看过很多企业的工程师所写的问题分析和改进报告,我最大的感触是大家不知道5why要问到什么时候,是不是一定要问5个呢?问4个行不行呢?

问6个,问10个行不行呢?每个why应该找出几个原因呢?5个why是串联关系层层递进的?还是可以呈树形关系呢?

别告诉我你没有过这样的疑问,如果没有过疑问,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很好地用过5why。

针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我提出了四个层面的原因分析的理论。用来明确原因分析应该覆盖哪些方面,应该深入到什么深度。

这四个层面分别为:

  • 产品层面;
  • 过程层面;
  • 控制方法层面;
  • 管理层面。

理论依据


动平衡|你还在用5why吗?对不起,5why已经落伍了。【标杆精益】
文章插图


怎么来理解这四个层面呢?《什么是质量?》一文中所给出的质量实现过程的用户期望的四步翻译转换的模型在这里就可以帮助我们了。

02
产品层面的原因分析

客户的期望,是由产品的功能来满足的。面向产品的最终用户的功能,是由产品的下级系统的功能、子系统的功能来满足的。

层层向下,作为最底层的功能组件的功能,是由各个零部件的产品特性,例如长度、距离、位置、硬度、粗糙度、圆度、材料疲劳强度、电阻、电压、焊接强度,等等,具体的产品特性来实现的。

最终产品所要求的功能、上级系统所要求的功能,如果不能被可靠地实现、如果不能满足功能在量化程度上的要求,这类质量问题我们明确为功能适用性问题。

功能适用性问题,我们也称为功能障碍问题。

它一方面的表现是我们所期望的功能不能实现,或者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的表现是客户不期望的功能的出现。例如噪音、异响、断裂、漏油等等,都是功能障碍问题。

而可能引起功能障碍的产品特性的不符合,是符合性问题。例如粗糙度超差,可能会引起异常磨损。异常磨损是功能障碍,而粗糙度超差是符合性问题。

如果产品功能要求是函数Y,保证功能的相关产品特性就是自变量X。可以有函数关系式y=f(x1,x2,x3,x4...)。

大写的X、Y代表多个变量组成的向量,或者变量组。小写的x,y代表具体的单个变量。从产品的功能障碍出发,即y不符合要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