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储位之争 历史上康熙皇帝是死于非命吗?( 四 )


关于雍正“夺嫡篡位”的传说,据《清宫遗闻·清世宗袭位之异闻》,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圣祖康熙“弥留时,手中遗诏曰:‘朕十四子即缵承大统’ 。世宗侦得遗诏所在,私改‘十’字为‘第’字,而后一人进畅春园,不许他人进入 。圣祖大怒,以枕击之 。世宗跪而请罪,不久宣言圣祖上宾 。世宗继位,改元雍正 。”
其二,圣祖欲将大统传给皇十四子允禵,不豫时降旨召允禵来京,其旨被掌握禁中兵权的隆科多所隐 。圣祖宾天之日允禵不到,隆科多传旨给了胤禛 。
其三,圣祖遗诏“传位十四子”,后来被胤禛和隆科多把“十”改成“于”,使遗诏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而后进寝进了一碗人参汤,于是圣祖崩逝,胤禛便登极继位,是为雍正皇帝 。
其四,雍正帝原名并不叫胤禛,因圣祖遗诏传位于胤祯(十四子允禵的原名),雍正便将“祯”私改为“禛”,出寝宫后宣布继位的就是“胤禛”,从而当上了皇帝 。
关于雍正“夺嫡篡位”的传说如此广泛而久远,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探究,形成了两种完全对立的结论:一种认为雍正继位是合法的,另一种则认为雍正是非法篡位 。
“合法说”论者所依持的材料是官修实录和正史 。
《清圣祖实录》详细记载了雍正被授以皇位的经过:“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庚寅(初九),上因圣躬不豫,十五日南郊大祀,特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恭代 。皇四子胤禛以圣躬违和,恳求侍奉左右 。上谕曰……皇四子胤禛遵旨于斋所致斋 。辛卯(初十),皇四子胤禛三次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候请圣安 。上传谕:‘朕体稍愈’ 。壬辰(十一日),皇四子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候请圣安 。上传谕:‘朕体稍愈 。’癸巳(十二日),皇四子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候请圣安 。上传谕:‘朕体稍愈 。’甲午(十三日),丑刻,上疾大渐,命趣召皇四子胤禛于斋所,谕令速至 。南郊祀典,著派公吴尔占恭代 。寅刻,召……允祉、……允祐、……允禩、……允搪、……允硪、……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已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 。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 。戌刻,上崩于寝宫 。”
在雍正后来所著《大义觉迷录》一书中,胤禛就康熙之死以及他接受传位遗诏的情况追述说:“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 。朕请侍奉左右,皇考以南郊大典,应于斋所虔诚斋戒,朕遵旨于斋所致斋,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 。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塞思黑、允硪、允裪、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须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 。’是时,惟恒亲王允祺以冬至命往孝东陵行礼,未在京师,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易、贝子允纬俱在寝宫外祗候 。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 。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号呼,实不欲生 。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 。此当日之情形,朕之诸兄弟及宫人、内侍与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见者 。”
不仅有文献资料可证胤禛继位合法,从当时情形看也是顺理成章 。在康熙两次废黜允礽的太子位,尤其是在争夺皇储最激烈的允禔被圈禁后,胤禛的地位上升很快 。他成为年长的阿哥,并多次代康熙进行祭祖,甚至代行南郊冬至祭天大礼 。在康熙众诸皇子参与国家大事和宫中事务中,胤禛最多,并得到康熙好评,说诸皇子中惟胤禛“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 。在康熙晚年,惟有皇十四子允禵被视为可与胤禛争夺储位的对手,但如果康熙有意传位于允禵,为何将他派遣到远离京城数千里的大西北呢?由此可见,胤禛当时应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
此外,还可以引以佐证的是,康熙非常喜爱他的皇孙弘历(胤?lt;之子),曾召见弘历生母,称赞她是“有福之人”,因而爱屋及乌,把皇位传给胤禛,以望相承于弘历 。又据朝鲜迎接清朝告讣使的官员金演讲,他曾听译员说,康熙病危时,“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 。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这说明,在胤禛嗣位之时,人们就将他的继位与弘历联系起来了 。后来弘历即位为乾隆帝,他在讲乃祖传见其生母一事时说:“即今日仰窥皇祖恩意,似已知予异日可以付托,因欲豫观圣母佛相也 。”在他的话下,乃父是乃祖的当然继承人,然后才有他的嗣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