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夹阴伤寒”缪论 此病根本不存在( 六 )


《伤寒论》的辨证基本就局限在发热期 , 这可谓本末倒置 。《伤寒论》对重要的生命征象和指标无能顾及 , 却孜孜不倦地穷究于是有汗还是无汗 , 是脉缓还是脉急 。有汗而脉浮缓者属太阳病中风的桂枝汤证;无汗而脉浮紧者 , 属太阳病伤寒的麻黄汤证;无汗、脉紧而增烦燥者 , 又属大青龙汤证等等 。实际上这些看似不同的“证” , 其本质上的原因都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导致的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伤 , 引起渗出、出血 , 造成各器官功能的异常 。初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有效 , 退不退热 , 发不发汗 , 与疾病预后全不相干;后期则以生命支持技术为主 , 如少尿期的透析 , 消化道大出血时的止血和输血技术 , 多尿期的电解质紊乱调整 , 重症时的生命监护等等才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
任何事物的真相和本质都是基于客观事实的 , 疾病的病因和病理也是如此 。虽然认识事物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 但不代表结果可以脱离事实 。任何方法得出的结论必须回归事实 , 必须以事实来验证是否正确 。《伤寒论》采用了粗浅观察和无限想象的方法 , 没有认识到微生物与传染病的关系 , 也从未表现出任何有效的防治作用 。在《伤寒论》的误导下 , 中医理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由于不知道传染病的根本病因和病理生理 , 《伤寒论》的所谓“辨证施治”只能是“辨证蒙治” 。“辨证施治”的神奇效果和《本草纲目》中各种荒诞的“效验如神”一样 , 全是自说自话 , 迄今没有一例能经过严苛的双盲对照实验的验证 , 其疗效永远都只能停留在中医支持者的嘴上 。显然 , 《伤寒论》只有医学史的价值 , 没有临床实用价值 。清人张志聪说“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 , 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 其后半句可以改为:不明《伤寒论》之谬者不可以为医 。而明知其谬却仍以此为医者则不可以为人 。
总结:综上所述 , 我想大家都该知道了“夹阴伤寒”是不存在的病 , 《伤寒论》毫无临床价值 , 希望大家都能认清了 。(作者:余云岫、纯翔、棒棒医生 ,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 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 , 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