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场潜规则 曾国藩是如何收礼和送礼的( 三 )
恰好在这时 , 中枢的批复到了 。出于对他们平定太平天国、捻军的卓越功勋 , 皇帝(实际是太后)同意他们免于报销 , 曾国藩对此感激涕零 , 说他对此“感激次骨 , 较之得高爵穹官 , 其感百倍过之” 。按理说 , 皇帝发了话 , 这八万两就可以省下了 。不过 , 曾国藩却说 , 这说好的八万两银子“部费”还是照给 。因为阎王好见小鬼难搪 , 毕竟以后他还需要和户部打交道 。
曾国藩也有“小金库”
那么 , 以上这些开支 , 钱都是从哪来的呢?
原来 , 曾国藩在自己的财政司中建有一个“小金库” 。我们说过 , 总督的平均陋规收入一年会有十八万两 。那么曾国藩不许下属给他送贵重礼物 , 不收现金 , 这样就少了一大块 。此外 , 他还不收各州县送的陋规 。但是盐运司送的“缉私经费” , 上海海关、淮北海关等几个海关送的“公费” , 就是曾国藩这个“小金库”的金钱来源 。因为这些单位 , 是有钱单位 , 如同今天的烟草专卖局 , 你不收 , 他们也发作福利了 。
小金库的用途 , 则主要供曾国藩官场应酬打点之用 。曾国藩同治七年底进京 , 一路路费和生活费 , 在京中送礼所用 , 再加上带到直隶总督府的两千两零花钱 , 全系“小金库”中的钱 , 并没有动用自己的“养廉银” 。曾国藩的养廉银则存放在布政使衙门 , 主要供自己家庭开支所用 。
在曾国藩北上就任直隶总督之际 , “后路粮台”的“小金库”共存了三万两左右 。如前所述 , 这三万两小金库在北京只花掉了两万 , 还剩下一万怎么办呢?按官场惯例 , 这一万多 , 曾国藩完全可以携归家里 。不过他却不想这样做 。在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八的信中 , 曾国藩对纪泽说:“其下余若干(尔临北上时查明确数)姑存台中 , 将来如实窘迫 , 亦可取用 。否则散去可也(凡散财最忌有名) 。”就是说 , 家里实在需要花钱 , 可以用一些 。否则 , 临全家北上时 , 想办法捐掉 。曾国藩要求“散掉”时不可为人所知 , “凡散财最忌有名” , 这是因为“一有名便有许多窒碍” 。他还说:“余生平以享大名为忧 , 若清廉之名 , 尤恐折福也 。”
这是解读曾国藩为官风格最关键的两句话 。一方面 , 曾国藩确实是一个清官 。他的“清”货真价实 , 问心无愧 。在现存资料中 , 我们找不到曾国藩把任何一分公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记录 。但另一方面 , 曾国藩也接受官场潜规则 , 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 。如果给清官分类的话 , 曾国藩应该归入“非典型类清官” 。也就是说 , 内清而外浊 , 内方而外圆 , 只要清官之实 , 不要清官之名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志向 , 不是“当清官” , 而是“做大事” 。
推荐阅读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清朝服饰之 清代镶边短袄
- 清代变态婚俗 出示新娘落红标志
- 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 既要做事又要自保
- 晚清官场的送礼惯例 林则徐也收受贿赂
- 清朝服饰之 清代暖帽
- 深宫秘档 揭秘清朝皇室子孙的取名“潜”原则
- 清代陈维崧个人资料 陈维崧的成就介绍
- 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
- 历史上真的有天地会吗?清代秘密团体天地会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