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日前对青岛5所高校800名本科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 青春期性教育的两大主阵地——家庭和课堂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对于“获得性教育的途径” , 来自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比重甚微 。
今天 , 很多家庭和学校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转圈 , 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很少关注 。那么 , 青春期性教育为何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存在“禁区”
在家中 , 90%的父母假装不知道“这回事” , 没跟孩子说过什么;在学校 , 它只是课本里一段“自己看”的知识
2000年 , 北京市海淀区某学校曾发生一起少女杀婴案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 , 学习很优秀 , 掌握艰深的知识 , 却不懂身体的奥秘 。她与一名男生走得很近 , 糊里糊涂地怀孕了 , 却不知情 。因为冬衣的遮掩 , 家长和老师也没发现 , 只以为这个孩子发育太快了 。她怀孕7个月时 , 一次上体育课 , 肚子剧痛 , 被同学送回家 。那时父母还没下班 。她独自一人生出孩子后 , 拧断脐带 , 把已经成活的早产儿扔出窗外 , 邻居发现死婴报了警 。在人生的花季 , 她被判两年劳教 。
10年过去了 , 该事件至今仍令人深思:这个孩子因无知付出沉重代价 , 可是谁为她的无知承担责任?
“我从哪里来?”童年时 , 孩子们大都打过一个好奇的问号 。“你是捡来的 。”父母的答案大多秉持“回避” 。
进入青春期 , 性发育已是绕不开的话题 。
“然而 , 谁告诉过孩子 , 你来月经了 , 证明你有了生殖能力;谁告诉过孩子 , 卵子排进输卵管 , 在什么情况下会跟精子结合;谁告诉过孩子 , 精子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入身体的?”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陈一筠说 , 对于这些生理常识 , 家长往往讳莫如深 , 采取“鸵鸟态度” 。调查发现 , 90%的家长假装不知道“这回事” , 没跟孩子说过什么 。
“结果 , 一些孩子对真相确实不知 。”陈一筠痛心地说 , “知道的话 , 她还有个预防 , 至少跟男生过从甚密时 , 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万一怀孕了 , 知道应该去妇产医院检查处理;知道即便一个婴儿 , 也不可以去杀害 。”
“当前 , 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 , 多数就是初中的一门生理卫生课 。” 山东省济南市民张先生回忆:“我儿子上初二时 , 学校给他们放生理健康的光盘 。到了高中 , 也许担心它会诱发早恋 , 性教育成为禁区 。”
“我们青春期时 , 生理卫生课讲到那儿 , 老师说不讲了 , 自己回去看吧 。”陈一筠说 , 当年环境单纯 , 人也简单 , 所以就傻傻地过来了 。但是 , 今天的年轻人生长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网络的普及 , 意味着年轻人整天暴露在与性有关的图像和文字面前 。家长不讲 , 学校不讲 , 孩子在准备好之前 , 就已经有了性行为的冲动 , 越轨行为难免发生 。
陈一筠介绍 , 上世纪90年代初 , 世界卫生组织在珠海召开亚太地区首届艾滋病大会 。闭幕晚宴上 , 一位世卫组织官员语重心长地说 , 中国要警惕艾滋病蔓延——因为中国尚未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作为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 , 艾滋病极易侵袭青少年 , 因为越早发生性关系 , 一生当中就越不可能保持一个性伴侣 。而多一个性伴侣 , 就多一个感染的渠道 。
今天 , 在西方 , 艾滋病已经敲开青少年的大门 , 1/3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年龄在24岁以下 。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 , 必须警钟长鸣 。
2青春期性感情教育存在“盲区”
马加爵事件不是孤例 , 这个悲剧以极端的形式暴露了我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的缺失
几年前 , 云南大学三年级学生马加爵杀死同寝室的4名男生 , 被判处死刑 , 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当舆论普遍认为马加爵事件是社会不公、贫困所致的悲剧时 ,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小江专程去云南调查详情 , 从另一个视角探问深层原因 。
推荐阅读
- 青少年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 青少年吃什么对眼睛好呢
- 青少年身心健康 青少年癫痫病的饮食常识
- 抑郁症的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有六种表现
- 黑豆泡醋治白发做法 青少年长白发的治疗方法
- 怎样才能长高 哪些食物能帮助青少年长高?
- 食疗养生 关于青少年视力保健的食物有哪些呢?
- 大脑发育 危害青少年大脑发育的饮食因素
- 青少年食欲不振怎么治疗的呢
- 青少年补脑吃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