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 二 )


马加爵家里很穷 , 但学习很刻苦 , 两耳不闻窗外事 , 友情、爱情都没尝试过 。到了大三 , 他暗恋上班里的一名女生 , 却不知怎么表达 , 于是就写情书 。一次班里举行聚会 , 看见这名女生走进教室 , 他就慌乱地把情书塞了过去 。女生拿到情书后 , 看都没看 , 当众就撕了 。
这让马加爵深受刺激 , 但并未激怒他 , 他最终也没杀这名女生 。那么他杀人的动因是什么?是同寝室的4名男生不断用这件事对他嘲讽、挖苦 。“贫穷并没把我击倒 , 我不能忍受的是人格上的侮辱 , 我只是向这位女生写了一封情书 , 我没做错什么 。”而在他眼里 , 这4人最没资格羞辱自己——他们男女关系不检点 , “他们堕落” 。他不堪忍受了 , 做出愚蠢的选择 , 用一种犯罪去惩罚一种错误 , 最后同归于尽
5个年轻的生命飘逝了 , 给家人带来永难愈合的伤痛 , 给社会留下至深且巨的拷问 。
“马加爵事件不是孤例 , 这个悲剧以极端的形式暴露了我们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的缺失 。”陈一筠认为 , 马加爵事件事件之所以发生 ,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青春期没过好 , 他没在春天时去做春天该做的“脱敏”——与异性交流交往 , 放松神经 , 减轻压力 ,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他不了解异性 , 不知道如何释放自己的性压力 , 没人给他指导——这种教育至今在大学生里也少有探讨 。
【解读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马加爵暗恋的那名女生 , 同样缺乏情感教育 , 简单粗暴地伤害了一颗敏感的心 。
陈一筠说 ,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为荷尔蒙的作用 , 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神秘感、爱慕乃至暗恋之情 。对于这种性感情发育及其引发的困惑 , 有几位家长、几所学校为孩子做过解释、疏导和教育?
有谁告诉过男生 , 你该怎样去表达这种感情 , 让自己不至于太尴尬、不至于有失自尊 , 让对方不至于太难为情?
有谁告诉过亭亭玉立的少女 , 因为你的才智 , 或者因为你的外表、性格 , 一名男生或者不止一名男生可能喜欢你、爱慕你 。他们可以表达对你的感觉 , 这是他们的权利 。你可以接受 , 也可以拒绝 , 但对他们的欣赏要心存感激 。如果接受 , 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友情?如果拒绝 , 该用什么方式不伤对方自尊、不失自己风度?
青春是一段激流 , 需要航标的指引 。引领少男少女健康、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 是家庭和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 。遗憾的是 , 当今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引导 , 在多数家庭和学校教育里 , 还是一个盲区 。
3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难区”
家长不知道该怎么说 , 学校课表太满排不进去 , 而且难以做到隐私化和针对性 , 更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老师
陈一筠讲了一桩她在青苹果咨询室里亲历的事情 。
一位妈妈焦虑地来咨询:“我11岁的儿子出了什么问题 , 日记写得这么恐怖?”陈一筠接过日记本 , 上面写道:“我卑鄙、我下流 , 我对不起老师 , 我见不得人 。”陈一筠让妈妈把孩子带来 , 单独请到咨询室去聊天 。问他平常都跟哪些同学比较好 , 喜欢哪个老师?问到老师时 , 他沉不住气了:“我最近老做梦 , 梦见与英语老师一起放风筝 。这个女老师特别性感 , 我想去追她、拥抱她 , 可是还没碰到她呢 , 就吓醒了 。”接着他又说:“我还梦见过和同桌女生拥抱接吻 , 其实我都没碰过那个女生!”做了这些梦后 , 他非常自责和焦虑 , 于是写在日记上 。
陈一筠明白了 , 这个孩子与所有青春期少年一样 , 出现性幻想 , 做性梦了 。“祝贺你呀小朋友 , 你长成男子汉了 。”陈一筠拿出挂图给他讲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这些现象每位同学早晚都会发生 , 只不过你比别人可能身体好一点、发育得早一些 。性梦、性幻想是自己的隐私 , 不需要跟别人说 , 也不需要写在日记里 。”他听完后 , 慢慢释怀了 。了解了孩子内心深处性感情发育中的困惑 , 家长才明白为什么儿子一上英语课就肚子痛 , 不上课了;为什么总要调位子 , 不想跟同桌女生坐在一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