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 三 )


“如今 , 家庭和学校大多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转圈 , 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少有探究 , 甚至对已有的事故、悲剧仍然麻木 。” 陈一筠忧虑地指出 , 今天的中国家庭多是独生子女 , 如果独苗出问题了 , 没有第二个孩子来补救 。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 ,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 。对于青春期教育 , 家长为什么不讲呢?
“首先是观念守旧 。” 陈一筠说 , 中国上千年处于一个性禁锢的文化环境 , 性发育是个敏感话题 。家长年轻时 , 没有人给他们讲 , “祖祖辈辈都无师自通过来了 , 干嘛要跟孩子说?”
其次 , 是知识匮缺 。许多家长确实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一位妈妈见11岁的儿子遗精了 , 觉得很尴尬 , 说:“儿子 , 你怎么这么不要脸 , 这么小就想讨老婆了?”弄得儿子深感羞耻 , 以后一到睡觉就紧张、做梦 , 频繁遗精 , 半年下来身体垮了 。
“不少家长期待青春期教育可以在学校里弥补 , 其实不容易!” 陈一筠分析 , 一方面 , 学校应试教育压力大 , 课表太满排不进去 。目前 , 北京、上海、天津等试点学校已开设这门课 , 但多数学校没有安排 。另一方面 ,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涉及到性隐私 , 而孩子们的发育有早有晚 , 参差不齐 。作为公共教育场所 , 学校难以做到隐私化和有针对性 , 这是现实难题 。
此外 , 我国师范院校还没有设置青春期性教育的专业 , 没有足够训练有素的老师 。这些困难 , 导致了今天青春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 , 在学校教育中同样缺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