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脑出血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黄芪120克(生用),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脑实质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 。虽然脑出血可来源于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坏死、破裂,但以动脉出血最为多见而重要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常概括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 。损伤性颅内出血多是外伤,可发生于硬膜内、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内 。非损伤性脑出血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系指脑内的血管病变、坏死、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其他原因导致脑出血比较少见 。
高血压性脑出血以50岁左右高血压病人发病最多 。脑出血虽有时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但大多数是在白天情绪激动、过分兴奋、使劲排便、过度用力等体力或脑力紧张活动时刻发病 。常突然发生,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 。一般发病时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随即频频呕吐,继则意识逐渐模糊,出现昏迷 。全身可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面潮红或苍白,偶见抽搐 。从脑出血的部位可分为:内囊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 。CT、MRI脑成像术的发明和逐渐普及,使脑出血的诊断获得突破性进展而彻底改观,不仅能早期显示颅内、脑内出血的部位、范围、数量,明确鉴别脑水肿、梗死,而且有时还能提示病因,如血管畸形、动脉瘤、肿瘤等,这均有助于处理的决策和判断预后 。
脑出血在中医治疗上除采用清热通腑,平肝熄风外,近年来很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 。治以行气活血,可减轻颅内血肿的形成,加速血肿的吸收,改善脑微循环,防止脑疝形成,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或减轻后遗症,均有重要意义 。补阳还五汤主要适用于气滞血瘀、血脉痹阻型脑出血 。
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地龙12克,赤芍12克,川芎15克,桃仁12克,红花15克,丹参30克,络石藤15克 。
口眼歪斜者,加僵蚕9克,白附子12克;大便秘结者,加麻仁12克,大黄9克;小便失禁者,加覆盆子12克,山萸肉12克;下肢痿软者,加牛膝15克,川断15克;汗出不止者,加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肢体拘急者,加全蝎6克,牛膝15克;语言不利者,加菖蒲12克,远志9克;必要时可选用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清开灵,鼻饲或灌服;元气厥脱者,可选用参附汤加味 。
【补阳还五汤脑出血配方】(1)根据《中医杂志》,1991,(2):30,孙怡等报道: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出血12例,疗程18~82天,平均48天 。处方:黄芪3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地龙10克,当归12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牛膝12克,桂枝10克,生大黄6克(后下) 。若合并脑水肿者,加用甘露醇;合并呼吸道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加用甲氰咪胍或生大黄粉;左心衰竭者,加用西地兰)总有效率达87%.(2)根据《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99,隆义清报道:采用加昧补阳还五汤综合治疗脑出血27例,痊愈9例,基本治愈10例,好转4例,恶化死亡4例,总有效率85.6% 。对照组23例(不用中药,余同),有效15例,死亡8例,疗效明显不如用中药综合治疗组 。处方:黄芪90~120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川芎30~50克,丹参30克,桃仁6克,红花3克,全蝎2克,蜈蚣1条,土鳖虫2克 。后3味药焙干研粉吞服 。随症可加减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高颅内压者,用20%甘露醇及50%葡萄糖液快速静脉滴注,每4~8小时1次,交替使用,直至颅内高压消失为止 。地塞米松20毫克静滴,每日1次,连用3日停药 。支持治疗给予ATP、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 。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肺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