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商业价值的尽头,谁来善后?


卫星商业价值的尽头,谁来善后?


文章图片


卫星商业价值的尽头,谁来善后?


文章图片


近日 , SpaceX 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事故 , 其不久前发射的49颗卫星 , 其中40 颗因一场太阳耀斑辐射而掀起的地磁风暴被毁 。 近乎失去发射任务的全部卫星 , 这也是近年来最大的一起卫星安全事故 。 据悉每颗卫星的造价在50万美元左右 , 加上火箭运输的成本等 , 损失总计在2亿元左右 。
SpaceX的星链计划是在2014年发起的 , 计划发射12000颗卫星 , 截至2022年1月15日 , 星链卫星在轨正常运行的数量是1800颗 , 有272颗已经进入轨道等待激活 , 而其余的200多颗卫星已经失联 。 失联的卫星和不停发射上轨的卫星间似乎没有喘息的空间 。
商业太空热也是近年来最为明显的一股潮流 , 无论是太空旅游还是火箭、卫星的发射等 , 一片欣欣向荣 。

除了SpaceX的万颗卫星的计划部署外 , 亚马逊的太空星座Kuiper计划也向美国通信委员会申请增加部署4500多颗卫星 , 总计规模达7700多颗 。 阿斯特拉(Astra)公司的卫星申请数量多达13620颗 , OneWeb和波音也分别新申请了6372颗和5789颗卫星 。 这些航空领域的新贵与巨头企业们互不相让 , 都涌入了拥挤的新太空时代 。
【卫星商业价值的尽头,谁来善后?】据统计 , 目前大约有3万颗卫星在轨环绕地球飞行 , 而在过去的两年里 , 航空航天公司已经向地球轨道发射了近2000颗互联网卫星 , 申请“上线”的卫星不断在增加 。 这么多的卫星要上天 , 有限的地球轨道能不能承受住这些商业热潮呢?
气候与安全的威胁
大量上天的卫星在商业价值上还未开始大显神通 , 宣传方面的服务宗旨也没有看到什么成果与水花 , 但已经给行业带来不小的震荡 , 市场中不乏抱怨的声音:大量的卫星对科研、气候的破坏日益加重 。
  1. 影响天文学家的观测与研究 。 研究人员预计 , 随着更多卫星的发射 , 观测被干扰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 例如2019年 , 加利福尼亚州霍桑市的SpaceX公司发射的第一批星链互联网卫星在天文图像中的亮度超出预期 , 对许多天文学家的研究产生影响 。
许多天文学家的研究会更加困难、耗时和昂贵 。 因为卫星的干扰 , 研究人员不得不重新设计购买设备进行观测 。 尽管卫星在设计时会考虑一些光线的反射问题 , 减少卫星的可见性 , 但天文学家表示 , 这些卫星仍然会干扰观测 。
  1. 人造卫星会对大气和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 卫星的制造原料中铝应用的很广泛 , 退役的卫星再入大气层时燃烧生成的氧化铝 , 会严重的消耗臭氧 , 不仅导致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变弱 , 也会改变大气层的反照率 , 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
据星链计划的卫星寿命计算 , 平均每天进入地球大气的卫星将重达 2.2 吨 , 留在大气中的氧化铝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研究者指出 , 几十年后巨型卫星星座燃烧所积累的污染物带来的气候影响 , 或许会与目前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气候变化相当 , 这种可能性无法排除 。
  1. 卫星碎片的碰撞风险 。 人造卫星在极端紫外线辐射下的自然风化 , 会产生许多的太空垃圾和残骸 , 这些太空残骸碎片会对在轨的航天器产生威胁 。 除了自然风化的风险外 , 人造卫星服役寿命完结时 , 弃置摧毁的过程也会产生非常多的碎片 , 成千上万的人造卫星积累的垃圾问题不容小觑 , 带来各种潜在的碰撞风险 。
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被送上太空 , 带给气候与科研越来越多的问题 。 在太空中 , 人造卫星、航天器和碎片残骸沿着各种不同的轨迹飞行 , 因为碎片的积累 , 近地轨道也被戏称越来越像高峰时间段拥堵的高速公路 。
欧洲航天局表示 , 一个微生物大小的碎片在航天器中可能只留下一个凹痕 , 但若换成豌豆大小的碎片 , 就可能会导致关键的飞行系统失灵 。 如果是乒乓球大小的残骸 , 将是一起灾难 。 乒乓球大小的太空垃圾会导致空间站迅速降压 , 威胁空间站与宇航员的安全 。

我们知道卫星界的巨无霸星链计划部署约3万颗卫星 , 同行无不担忧 。 发射的两千多颗卫星已经造成了太空50%的碰撞事故 。 随着后期数万颗的太空卫星上轨 , 带来的后果不难想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