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月7日 , 全球疫情达到600万新冠死亡的残酷里程碑 。 与此同时 , 随着Omicron患者多数呈类感冒的轻症 , 人们也逐渐对病毒放松了警惕:无非就是一个大号流感嘛 , 熬一熬就过去了 。
但是 , 新冠轻症真的可以跟“大号流感”划上等号吗?
今天的一个重磅科学研究 , 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即使是新冠轻症患者 , 也会出现大脑损伤 , 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这个惊人的发现来自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研究 。 这是全球首个通过对参与者感染新冠之前和之后的大脑扫描来确定新冠对大脑潜在影响的研究 。
该研究之所以引人注目 , 也因为大部分研究对象都是轻症患者 。 而此前的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中至重症患者身上 。
结果发现 , 即使是轻症 , 新冠患者同样被扫描到脑容量的过度损失 , 相当于大脑至少衰老了1年!
研究的领头人 , 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临床神经科学系副教授Gwena?lle Douaud说:“我们说的是脑损伤 , 这很可怕 , 因为他发生在轻症患者身上 。 ”
在研究中 , Douaud教授和她的团队集中调查了401名新冠患者 , 他们绝大多数是轻症、甚至无症状 , 只有15人因新冠住院 。
通过平均间隔3年左右的脑部扫描 , 研究人员观察到患者中出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大脑中灰质的损失更大 , 脑组织异常的几率也更高 。
灰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大量神经元聚集的部位 。 因在某些脑部扫描中呈现为灰色因此得名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大脑出现少量的灰质损失是正常的 , 但是 , 研究中的这些新冠轻症患者 , 与嗅觉有关的区域的脑组织也多损失了0.2%至2% 。
此外 , 新冠患者的总脑容量比未确诊的人多下降了0.3% , 显示其在感染新冠后大脑的过度衰退 。
这些变化直接导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 , “在认知测试中 , 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完成得比较好 。 ”
比如下图这道简单的题目 , 按照数字和字母的顺序连线即可 , 但是所有的受试患者完成这个测试所需要的时间都比未感染者更长 。
“这可能表明注意力、处理速度和其他技能方面存在缺陷 。 ”研究者表示 。 这种能力下降与大脑小脑特定区域的灰质损失有关 。
更可怕的是 , 研究者暂时还不知道这些脑损失的情况是否不可逆 , 是否会长期持续 。
事实上 , 大脑损伤、脑雾、认知障碍……这个“最可怕新冠后遗症这一” , 目前正在折磨着全球约6亿新冠病患 。
Tara Madden是加拿大埃德蒙顿的一名记者 , 她在去年12月感染Omicron并康复后 , 直到现在仍然备受困扰 。
以文字为生的她现在写作的时候会突然“卡词”——“Uncomfortable , 一个词 , 我打了无数次 , 就是突然想不起来该怎么拼 。 我的大脑无法处理n和m , 我需要5分钟才能打出1个字 。 ”
分秒必争抢新闻的行业 , 一个词要打5分钟 , 可想Tara的职业生涯该遭受多大的困扰 。
“感染Omicron时我并没有多担心 , 毕竟都说是轻症 , 虽然我当时症状稍微比别人重一点 , 但身体也很快康复了 。 ”
“康复”后Tara脑子却“不好使”了 , 说话词不达意 , 写作拼写困难……工作变得难以为继 。
和Tara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很多很多 , 加拿大新省居民SoniaAubé就是其中一个 , 在确诊新冠之前 , 她过去25年来都在从事社工工作 , 是别人口里的“英雄” 。
推荐阅读
- 重庆女子出站不配合防疫检查,强行闯关出站,甚至掌掴防疫人员
- 美国才是幕后黑手!俄军发现乌方生化实验室,曾研制鼠疫炭疽病毒
- 感染新冠,为啥有人没事有人命危?科学家找到16种引发重症的基因
- 屠呦呦: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和无院士头衔?阻挡死神的高山!
- 深圳男子做核酸收到冰墩墩贴纸,向组委会举报侵权被骂:多管闲事
- 深圳:男女老少组团偷防疫物资,光鲜的外表掩盖不住丑陋的内心
- 深夜突发!国内一地新增80例本土确诊
- 基于植物的新冠疫苗;大北农买下正邦8家饲料公司;RNA 微型工厂
- 银河系上最孤独的黑洞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