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国际资本比你想象的更残酷:青山镍事件背后没有硝烟的战场( 四 )


由于涉及的金额实在太高 , 这件事情最后惊动了国务院 , 我们的政府领导人得知后责成主管部门组织专门工作组进驻株冶公司处理 。
工作组进入株冶后开始调集货源准备部分履约 , 部分止损 , 但因为超出产能部分太大实在处理不了 , 只能以当时的高价格买入大部分多单平仓止损处理 。
这导致株冶一下子亏损了1.76亿美元 , 按照当时的汇率 , 折合人民币14.59亿元 , 这在1990年代中期算是惊人的损失 , 因此成为了当时“国资炒期货”失败的著名经典案例 。
联想到今年年初的国际资本通过嘉能可公司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发起针对青山镍逼仓事件 , 与1997年针对株冶锌的手法何其相似!
外国资本是投机行业的祖师爷 , 你要想通过投机和外国资本抢食吃 , 就正好落入了他们的圈套 。
四、猛割韭菜:将中国股民玩弄于鼓掌之上1998年4月 , 李锂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名为“海普瑞”的专门生产肝素钠(肝素的粗加工产品)的医药公司 。
肝素是动物体内生成的一种天然抗凝血物质 , 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等领域 , 但由于1990年代的医学技术不发达 , 海普瑞的业务并没有很大起色 。
直到2007年 , 公司的年营业额才只有不到3亿元人民币 , 整体估值也不到4000万美元 。
但这一年 , 高盛公司居然找到了海普瑞 , 并提出愿意以约491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公司12.5%的股份 。

海普瑞公司
当时海普瑞认为这是一桩互惠互利的交易 , 因为高盛还投资了另一家美国大药厂—赛诺菲公司 , 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肝素制剂生产企业 , “结盟”高盛 , 有利于打通海普瑞和赛诺菲之间的销售渠道 。
此外 , 如果要和海普瑞合作 , 赛诺菲就必须帮助海普瑞拿到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盟的CEP双认证 , 以确保公司的肝素原材料能够进入欧美市场 。
好巧不巧 , 2008年发生了著名的“百特肝素钠造假事件” , 使得海普瑞的竞争对手常州凯普的市场信誉遭到严重打击 。
几乎是一夜之间 , 包括赛诺菲在内的欧美大厂商把订单全部砸向了手持双认证的海普瑞 , 这使得公司2009年的业绩直接上涨超400% , 成了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 。
这一年 , 赛诺菲向海普瑞下了超过15亿元的订单 , 公司营业额超过22亿元 , 2010年又超过38亿元 , 继续增长72% , 正式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素原料药供应商 。
在海普瑞无限风光的背后也隐藏着致命缺陷:赛诺菲一家的业务占公司业务超三分之二 , 公司极度依赖大客户 。
2009年 , 海普瑞开始启动其上市计划 , 由于2010年海普瑞的年报净利润超过10亿元 , 众多券商机构为之倾倒 , 视之为红得发紫的“当红炸子鸡” 。
还有分析师公开放话说:“投资者可以砸锅卖铁 , 全部投入这家公司终身持有股票 。 ”并大胆预测:“海普瑞董事长李锂即将成为中国新首富 。 ”

海普瑞的大客户赛诺菲公司
2010年5月6日 , 海普瑞上市交易 , 发行价为高得离谱的148元/股 , 次日更摸到了188.88元/股 , 比当时茅台的股价还高 。
众多股民蜂拥抢购海普瑞 , 唯恐落于人后 , 人们还以为该公司生产的是什么了不起的天材地宝 , 其实只不过是猪小肠中提取的一种普通物质而已 。
海普瑞虽然在肝素行业是龙头老大 , 但绝非垄断者 , 当时国内有数以百计的企业都在生产肝素 , 包括盈利能力更强的南京的建友股份 。
2012年 , 赛诺菲突然大幅度缩减了与海普瑞的订单 , 从近30亿一直减少到2013年的不到8.5亿 。
赛诺菲的理由无可厚非:反正现在中国到处都是廉价的肝素生产厂商 , 我又何必吊死在你这一棵树上?
受此打击 , 海普瑞的业绩开始雪崩式垮塌 , 2013年的营收下降到15亿出头 , 不到2010年的四成 , 净利润则下降到不到三成 。
为什么会这样?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 , 高盛公司正是从2012年开始减持海普瑞的股票套现 , 从2012年6月开始高盛陆续减持约5000万股 , 套现超10亿元 。
2014年下半年 , 高盛把所持的海普瑞股票全部清仓 , 套现合计15亿元 , 而7年前高盛投资海普瑞只花了不到4000万元 , 相当于一口气爆赚了37.5倍 。
与此相应的是海普瑞的股价陷入了漫漫熊途 , 从发行时最高的188.88元一直跌到最近的14.1元 , 缩水了13倍多 , 留下数以十万计的中国股民被套在高高的山顶上 。

海普瑞股价走势
投资海普瑞 , 实际上是高盛和赛诺菲联手做局 , 里应外合的一场好戏:二者各取所需 , 赛诺菲借海普瑞的热潮培养了一大批廉价肝素企业 , 而高盛则赚得盆满钵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