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航天梦,竟然被俄罗斯“卡脖子”了?( 五 )





1986年 , 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传统军工巨头也陷入困境(“德尔塔”、“泰坦”、“宇宙神”三大系列火箭集体出现重大发射事故)、法国“阿丽亚娜”火箭崛起抢占国际航天发射市场情形下 , 美国政府第二次组建了国家航天委员会 , 目的之一就是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 。

在这段时间内 , 美国政府在商业航天领域动作很多 , 1990年《发射服务购买法案》、1994年《商业遥感法案》、1998年《商业空间法》相继顺利推出 。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看到广阔电动汽车市场的同时 , 也看到了探索太空商业市场的未来 。 2002年 , 他创建了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 X 。 6年后 , Space X获得NASA的正式合同 。



随后 , 美国航天政策出现了进一步大刀阔斧的改革 。 小布什政府对当时处于垄断地位的NASA和传统军工巨头开刀 , 颁布了《国家航天运输政策》、《美国国家航天政策》 , 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求NASA转变发展核心到科学研究和深空探测领域 。



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变 ,它意味着NASA开始逐步让出近地空间业务 , 并向私营航天公司开放相关科研项目 。

2010年 , NASA正式开启“商业机组计划” , 准备将原本由NASA管理的近地轨道(距离地面高2000公里以下的轨道)和国际空间站开放给企业商用 。

2011年 , NASA在向俄罗斯购买载人航天服务的同时 , 也与Space X签订了合同 , 在条件成熟时 , 以每次发射费用1.33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后者的载人航天服务 , 这一价格 , 比不断涨价的俄罗斯“联盟号”还要便宜一些 。

2012年10月 , Space X的龙飞船成功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 , 由此正式开启私营航天的时代 。 到2019年 , 龙飞船已经执行过16次太空站“快递”业务 。



运货成功后 , NASA积极推动商业公司的载人航天项目 。

2014年 , 波音公司获得了NASA 42亿美元的合同 , 用于完成“星际客机”的开发 , 并向空间站执行多达6个载人任务 。 与此同时 , SpaceX获得了价值约26亿美元的合同 , 用于开发自己的宇航员运输系统 , 该系统包括载人龙飞船太空舱和猎鹰9号火箭 。

关于每个座位的发射和运送成本 , 波音报价9000万美元 , 比直接租俄罗斯的联盟号还要贵 , 而马斯克的龙飞船报价仅为5500万美元 。 马斯克对此颇为不满:干一样的活儿 , 凭什么他收费比我高那么多?



可亲儿子波音拿了钱却迟迟造不出东西来 , 飞行实验一拖再拖 , 直到2019年底才进行首次飞行测试 , 且每次测试都以失败告终 , 在去年年底的飞行测试中 , 波音再次失败 , 波音公司CEO竟然把锅甩给三哥 , 说软件代码是外包给印度写的 , 因此出了问题 。

好家伙 , 外包公司又外包出去 , 拿了42亿美元 , 干的就是个中间商的活儿?



反倒是干儿子Space X于2020年5月30日率先完成了载人航天发射 , 这是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船退役9年来的美国本土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 , 也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私人公司完成的载人航天发射 , 在波音迟迟搞不定“星际客机”的当下 , 私人公司Space X反而成了美利坚“全村的希望” 。

但新的“上杆子不是买卖”很快又来了 。 在俄罗斯航天局扬言中断合作后 , NASA前几天紧急把Space X的合同从26亿美元追加到35亿美元 , 让 SpaceX 公司再提供三次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航天任务 。



9亿美元飞三次 , emmm , 看来 , 卡NASA脖子的 , 不止俄罗斯航天局一家啊 , 毕竟大资本家没有祖国 , 谁让你自废武功呢?

最后 , 送NASA一句心灵鸡汤:脚踏实地 , 仰望星空 。 近地轨道你都玩不转了 , 上个鸡毛火星?

搜狐《应对后航天飞机时代的窘境 , 美国商业载人航天计划回顾》
四象工作室《美国航天局被俄罗斯割了9年韭菜 , 结果被他拯救了?》
网易探索《航天飞机:难以割舍的鸡肋》
新华社《Space X将首次载人飞行 民间能撑起美国载人航天吗?》

【美国的航天梦,竟然被俄罗斯“卡脖子”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