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脐带血:实体库的价值
作为造血干细胞三大来源之一 , 脐带血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可实体保存 。
早在1933年 , 乌克兰就记录了将脐带血用于输血 。
1984年 , 乌克兰哈尔科夫就有了“脐血库” , 冻存了第一批脐带血样本 。 但该国现代脐血库的建立却要等到2003年 。
【俄乌冲突持续!核阴影下的干细胞研究及储备】1989年 , 全球第一个家庭脐血库Cryo-Cell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成立 。 1992年 , 第一个公共脐血库:纽约血液中心成立 。
美国FDA批准了8款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产品 , Hemacord是第一款
1995年 , 日本第一个公共脐血库——神奈川脐血库成立 。 1997年 , 欧洲第一个家庭脐血库 Vita34 在德国成立 。
2002-2010年 ,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川、山东、浙江脐血库先后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并验收合格 , 获得特殊血站执业许可证书 。
2005年起 , 美国相关法案要求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与合格的公共脐带血库(目前为9家)签订合同 , 以创建国家脐带血库存 (NCBI) , 目标是储存150000个高质量、基因多样化的脐带血单位(2019年底完成101120单位) 。
有数据显示 , NCBI 用于脐带血的投入 , 从2015年的1040万美元 , 增长到2019年的1519万美元 。
而CW Bill Young细胞移植计划与美国军方有着特别的联系 , 该计划最初就设在美国海军部 。 同时 , 该计划还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辐射损伤治疗协作网 , 以应对因有害辐射暴露或其他有害物质造成的大规模伤亡事件 。
04
间充质干细胞:辐射病的治疗
急性辐射综合征(ARS)是患者在24小时内暴露于大剂量游离辐射下导致的症候群 。
随着间充质干细胞(MSC)研究的深入 , 多国学者均建议将 MSC 作为 ARS 治疗的新方法 。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 , 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 , 组织分布广泛 , 近年来是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再生领域的热门种子细胞 。
在刘建功等人的一篇综述中 , 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在辐射损伤中的潜在作用:① MSC 进入体内后 , 可迁移到辐射损伤的骨髓、外周血、脾、肝、肺、小肠等处;② MSC 可能改善和修复辐射引发的骨髓基质细胞及造血微环境的损伤 , 有利于造血重建;③ 细胞因子可对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发挥抗凋亡作用 。
早在2007年 , 美国国防部就委托 Osiris Therapeutics 开发和储存干细胞疗法 Prochymal , 用于修复因辐射暴露导致的胃肠道损伤 。
Prochymal
Prochymal是一种基于来自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 , 2010年以孤儿药方式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 I 型糖尿病 , 2012年被加拿大批准用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展 Pluristem 的PLX-R18 细胞疗法治疗 ARS 的剂量选择试验 , 评估 PLX-R18 在给药后约 60 天的治疗反应 。 如果获批 , 将使美国政府能够购买和储存 PLX-R18 , 以应对核灾难的发生 。
PLX 产品
Placental eXpanded(PLX) 细胞是一种胎盘来源、体外3D扩增、间充质样、贴壁的基质细胞 。
Pluristem 作为一家以色列公司 , 也和福岛医科大学合作开发 PLX-R18 。 2017年 , Pluristem 新设职位:国土安全产品总监 , 首位就职的 Arik Eisenkraft 博士曾是以色列国防部医学处处长 。
显然 , 各国军方对核灾难的关注 , 让相关干细胞研究也得到了低调的重视 。
2021年6月 ,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报告 , 全球可部署核弹数量由9380枚增至9620枚 , 实战部署数量由3720枚增至3825枚 。
另一方面 , 核能虽然可以为大量人口提供高效、稳定的能源 , 但1986年切尔诺贝利、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事故 , 让人类不得不慎重审视核电站的安全 。
目前在乌克兰 , 除了废弃的切尔诺贝利 , 境内还有4座核电站 , 提供其约50%的电力 。 围绕这5座核电站 , 任何意外都将是俄乌欧多方难以承受的后果 。
核安全 , 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 。
未来 , 干细胞的相关研究和储备 , 或许也应引起更多的重视 。
推荐阅读
- 间充质干细胞开辟疾病诊疗新“航道”,引领干细胞行业发展
- 干细胞储存有什么作用
- 干细胞移植是怎么做的
- 全球首例女性艾滋病患者被治愈
- 弟弟2次捐骨髓救姐姐,姐夫承诺补偿90万,手术后为何不认账了?
- 为何动物都怕鹅?有鹅的地方没有蛇?鹅的真实面貌超出大家的想象
- 用上脐带血,世界首位治愈艾滋病的女性出现?
- 脐带血会成为HIV治愈的希望吗?
- 陈根: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就全球第三例艾滋病治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