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拯救“吃喝”新消费( 四 )


目前 , 国外已经有不少的大公司开启了对替代动物蛋白质的研究:比如2019年 , 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嘉吉(Cargill)就和欧洲最大的昆虫粉生产商InnovaFeed达成战略合作伙伴 , 用黑蝇幼虫为原材料共同开发鱼类饲料市场;雀巢也将推出昆虫蛋白质为主的宠物食品 。
3. 藻类
和昆虫蛋白类似 , 人类以前也不太把藻类当做是一种食品原料 , 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对植物蛋白的需求增长 , 藻类(特别是微藻)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和投资人所关注 。
首先 , 大部分微藻是在海水中种植 , 不会与其他植物争抢土地资源 , 而且微藻的光合作用能力是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中最强的 , 因此生长繁殖速度快、产量很高;此外 , 微藻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 , 被认为是未来人类维生素 , 矿物质以及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 。
举个例子 , Omega-3和omega-6都是人体必需但自身自身合成的营养素 , 对大脑发育和心血管健康非常关键 , 此前这两种物质的主要来源是深海鱼类 , 价格很贵而且不可持续 , 但微藻中的Omega-3和Omega-6 , 如果能够被很好的提取开发 , 未来很有可能成为鱼类不饱和脂肪酸的替代品 。
此外 , 微藻中的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都可以通过人工精准控制其比例 ,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 , 最高分别均可达到60% 。 要知道60%的碳水含量已经和小麦差不多了 , 站在粮食替代的角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
总之 , 作为未来食品的一个重要路径 , 人类对于微藻的开发研究才刚刚开始 , 具体有三个方向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以提取epa原料为主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 二是可以实现规模化微藻养殖场新路径 , 三是除了藻类蛋白以外 , 其他一些还未规模化、待开发的营养物质 。
以上 , 是我们现阶段在原料端看到的一些新品类与新机会 。
总而言之 , 我们眼中具备投资潜力的食品原料企业画像 , 应该是一家“背靠百亿存量的市场 , 具备快速自研与低成本量产能力 , 且能够定制化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 。
换句话说 , 只有具备全栈解决方案的食品科技公司 , 未来才有更宽广的护城河 。
四、合成生物:未来食品中的“黑科技”
如果说纤维素和昆虫蛋白是立足于的是当下 , 那么以合成生物学则代表着未来 。
在外部环境越发不确定的当下 , 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食品的供应链安全 , 包括我国一些关键的食品原材料也面临被“卡脖子”的问题 , 而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帮助 , 未来人类的食物将可以不再依赖土地、化肥、农药 , 也不必惧怕干旱、洪水或者病虫害 。
正因为如此 , 去年开始合成生物赛道开始百花齐放 , 海内外针对人造肉蛋奶、咖啡酒饮、功能食品添加剂的科技公司们 , 都在尝试用基因编辑技术重构食品行业 , 这里也列举了其中的部分赛道和企业供大家参考 。
展望未来 , 很多我们熟悉的食材生产将有可能从农田转移到工业环境 , 大量比自然食物更好吃的人造食品原来将会走进每个家庭的餐桌;此外 , 通过基因编程人类将可以定向、定量地生产有指定功能的新原料(例如专门给糖尿病人吃的淀粉) , 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实现精准营养的补充 。
或许 , 这就是人类下一次生物技术革命的未来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