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根
1976年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雅克·维达尔(Jacques J. Vidal)提出了脑机接口技术 。 简单来说 , 脑机接口技术就是在大脑和外部机器之间构建接口和互联通路 , 以实现信息的直接交换 。 脑机接口作为前沿科技研究的热点技术 , 一直颇受业界关注 。
事实上 , 这样的技术早在1999年的经典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就已经出现 。 通过在脑后插入一根线缆 , 人们就能够畅游计算机世界;只需一个意念人们就能改变“现实”;学习知识不再需要通过书本、视频等媒介 , 也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时间 , 只需直接将知识传输到大脑当中即可 。
落回到技术层面 , 目前的“脑机接口”主要分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大类 。 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种方式都各有优劣 , 植入式更精确 , 可以编码更复杂的命令 , 比如三维运动 , 但手术创伤不可避免;非植入式电极这种头皮贴片虽然方便 , 无需开颅植入 , 但是能探测到的脑电信号范围和精确度有限 。
而现在 , 一种新的技术 , 既无需植入设备 , 也无需贴片式的非植入设备 , 就可以实现对大脑的操控 。 这项技术来自斯坦福大学 , 研究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 使用特殊光线照射小鼠头部 , 开启它的“运动模式”——老忍不住想转悠 。
而其原理 , 就是所谓的“光遗传学” ,, 具体指将外源(并非体内自然产生的)光敏蛋白基因导入脑细胞中 , 让脑细胞在细胞膜结构上表达出光敏蛋白 。 然后 , 再用特定波长的光去照射这些细胞 , 就能控制光敏感蛋白的激活和关闭 , 从而激活或抑制大脑中的神经元 , 达到“控制脑细胞”的目的 。
不过 , 这项技术一直有个缺陷——必须安装光学植入设备 , 颅骨上还要插根光纤系带 。 而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 ,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近红外光 , 也就是1000-1700nm的近红外二区波段 , 这种光能在高度散射的脑组织中 , 保持较高的穿透性 。
同时 , 研究人员通过生物体内一种叫做TRPV1的蛋白质——这是一种辣椒素(产生灼烧和痛感的东西)受体 , 也就是一种会对热和疼痛产生反应的离子通道蛋白 , 也就是对热以及疼痛非常敏感 。 用包裹TRPV1的腺病毒转染目标神经元 , 也就是将DNA、RNA或蛋白质引入细胞 , 这赋予了小鼠在红外光谱中的视觉能力 。 此外 , 研究人员还设计了一种“传感器”分子 , 叫做MINDS , 专门用来吸收和放大红外光 。
基于此 , 研究人员们先是在小鼠大脑运动皮层一侧神经元中添加TRPV1通道 , 再注入MINDS分子 , 最后观察小鼠的行为 。 结果发现 , 当围栏上方1m处的红外灯被打开时 , 一开始只在小范围活动的小鼠 , 立刻开始绕圈 , 大幅增加活动范围 。 而对照组的小鼠却没有这种反应 。
【陈根:光遗传学,实现对大脑的操控】也就是说 , 近红外光对小鼠的大脑运动细胞的刺激奏效了 , 这或许于将被更多用于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中 , 但这也为脑机接口的突破提供了现实的想像 。
推荐阅读
- 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福音将至
- 撒哈拉沙漠究竟有多深?如果挖光沙子,底下有什么?
- “失踪”35年的楼兰考古报告在苏州发现!唤醒遗珠的是考古师生情
- 一个是专吃白蚁的食蚁兽,一个是吃光一切的行军蚁,谁更强?
-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 个体神经元可以通过预测未来的活动进行学习吗?
- 有所谓金融智库专家为俄曝光的美在乌生物实验室问题鸣不平了
- 既然地球和太阳都在运动,为什么星星的排列基本不变?
- 专家非常震惊:食肉蠕虫虽然只有302个神经元,却能做出复杂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