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是世界总是充满了奇妙 , 为大众所熟知的食物如大虾 , 竟然还成群结队地生活在450度的海底热泉旁 。
不过 ,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 此大虾非彼大虾 , 栖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这些大虾 , 是海生动物种群中的一个另类 。
它成功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 , 也吊足了老餮们的胃口 , 但显然和食客之间的饮食源缘较为薄弱 , 换句话说 , 这些大虾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可食性海产品 。 要把它们笑纳到肚子里 , 就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在做赌注 。
热泉与盲虾凭借常识判断 , 在常压的物理状态下 , 水抵达100度攀升至沸点 , 可随着压强在直线上涨 , 水之沸点也出现节节高的现象;当压强开始向回返的方向降落 , 水之沸点也逐步跟着下滑 。 解释前者最好的一个例子 , 莫过于在高海拔地带面对食物难以烧熟的问题 。
到了深洋海底 , 类似的问题将再度浮现 , 沸点的高低和水压成正比 。 海底热泉的形成完全拜地热所赐 , 当地热提供给海水足够的热能后 , 一眼一眼的火山喷泉开始释放着威力 , 其温度低辄60度 , 高辄464度 。
热泉内部包含不同的矿物质 , 喷发出来的颜色呈现黑色、黄褐色、蓝绿色等 。 很多海底生物会因此敬而远之 , 但仍有特殊的种群选择在热泉旁存活 。
【生活在450度海底热泉旁的大虾,让人奇怪,它们不会被煮熟吗?】要知道 , 这里长年累月得不到太阳半点光照 , 这些鲜为人知的特殊种群 , 却能够既来之则安之 , 依靠地热资源输送而获得一席之地 。
英国科学家在2012年在加勒比海底深处有了新的大发现 , 一座海底裂谷中耸立在离洋面5000米处 , 海底热泉瞬间进入到探险者的视野 , 携带某种黑色矿物质的热流 , 不时地朝着上方汩汩喷射 , 其喷射高度长达有近1公里左右 。
极为罕见的是 , 数以千万计的“无眼虾”把喷射口的外围笼得密密匝匝 , 最多大概有2000只就栖居在一个平米的范围之内 。
由于这种大虾特异于常规大虾 , 为了方便辨识和研究 , 它们又多了一个学名交大西洋喷口盲虾 。
严格来讲 , 它们的近亲此前上了研究名单 , 定位也在海底热泉的周围 , 鱼虾蟹之类的通通都是 。
盲虾之“盲”有科学证据表明 , 这种类型的大虾 , 可能在刚开始进化的时候 , 就对海底热泉谈不上什么依赖 , 尤其是雌性大虾为了优生优育 , 会在繁殖期远离喷射口 , 选择别处安全之地待产 。
出生后的小虾靠什么食物来补充营养呢?经过光合作用后的食物 , 对身体机能的发育有好处 。
但当小虾长到成年之后 , 它们必须重返阔别已久的“基地” 。 眼睛作为器官不再能正常发挥起作用 , 倒是在脊背上演化出一个光传感器 , 这可以满足高温高压环境下生存的所需 , 会第一时间察觉到海底热泉发射的红外线 。
成年大虾顺利过渡到捕捉以化学合成为基础的食物为生 。
嗜热菌大量依附于海底热泉 , 无论是喷出的金属 , 气体 , 还是矿物质 , 它们都照单全收、不挑不拣 。 大多数嗜热菌从含硫无机物中抓取能量即含硫氨基酸 。
成年大虾以自身为嗜热菌的培养皿 , 从而源源不断捕获食物 。
深海虾和浅海虾在骨骼的发育上 , 出现了两种形态的分支 。 深海虾的外骨骼的硬度比浅海虾要软10倍 。
大西洋喷口盲虾最大的看家本领是 , 在100度甚至以上的高温环境中 , 可以相当迅速地进进出出、畅通无阻 。 然而 , 不幸的是 , 只要在39度以上的水温里待上一阵子 , 生米就会煮成熟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