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麻痹性斜视医案
在正常双眼注视状态下,被注视的物体会同时在双眼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成像 。在异常情况下,双眼不协同,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偏斜,称为斜视 。麻痹性斜视则是由于一条眼外肌或多条眼外肌运动受限所致 。通常见于一条或两条外直肌麻痹,或双侧的外展神经麻痹 。临床可做眼科检查予以诊断 。患者可出现复视现象,以及眼球运动受限 。本病在中医里有相关记载,属“视岐”范畴,由气虚、气滞、血瘀所致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麻痹性斜视医案】【病案举例】
1.患者,男,65岁,主诉:双眼突然视物成双1个月余,在外院行脑电图检查及眼眶部拍片无阳性发现,经西药常规治疗无明显疗效 。有高血压病史10年 。检查:血压23/14.6kPa视力右5.0,左5.1,右眼内斜约25°,外转受限,向其余各方位运动尚可 。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改变,黄斑部中心凹光反射正常 。体征:面色少华,头晕眼胀,夜寐多梦,双眼干涩,舌质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
诊断:右眼外直肌麻痹 。治宜益气活血平肝熄风 。处方:黄芪30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5g、地龙10g、僵蚕10g、天麻10g、钩藤15g、蔓荆子15g、熟地20g、菊花15g 。每日1剂,先熏后服,一日2次,10剂后血压19/12kPa,复视明显减轻,查右眼内斜约10°,外转部分受限,照上方去天麻继服10剂,复视消失,眼位正 。眼球向各方位运动自如,舌脉转平,诸恙尽愈 。改服成药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系年迈体衰,肝血不足,风阳上扰,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筋脉失养而弛缓不用 。“初病在气,久病人血本方重用黄芪加熟地扶正气、滋阴血以固本,化瘀通络以行血 。酌加天麻、僵蚕、钩藤以平肝熄风潜阳,扶正祛邪诸症尽除 。
2.王某,男,68岁 。1999年10月5日初诊 。复视1个月余,加重2天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伴头晕经某眼科医院诊断为:右眼外直肌麻痹性斜视 。口服西药治疗,疗效不佳 。近2天自感复视加重,伴恶心头晕 。诊见:双眼脸活动自如,平视双睑裂宽均为11mm 。左眼内斜视,眼球向外活动受限 。查眼底:左眼视网膜动脉、静脉壁反光带增宽 。管径变细,粗细不均动脉、静脉管径比(A:V)为1:3.头颅CT示:未见异常神疲乏力,面色晄白 。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15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地龙15g,赤芍20g,僵蚕12g,葛根15g,甘草10g10剂后自觉复视、头晕明显减轻 。左眼向外活动能力略有恢复 。原方基础上加茺蔚子10g,以活血化瘀,清肝明目续服10剂后,左眼内斜视基本校正 。复视、头晕、恶心等症状消失 。
按:本病的发病机制在《灵枢·大惑论》中早有论述,“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人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 。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 。”由此可见,体虚为发病的基础 。
患者年老一派气虚之征 。从眼底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变化可看出血瘀之象 。故用生黄芪以补气,用当归、桃仁、红花、地龙、赤芍、僵蚕、葛根以活血通络,改善眼底血液循环 。根据病机对证治疗,效如桴鼓 。
推荐阅读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视神经萎缩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舌麻痹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声带小结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声带麻痹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声带肥厚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耳带状疱疹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老年性耳聋医案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突发性耳聋医案